浓重商业味道弥漫鼓浪屿 淹没百年沉淀的人文内涵
不断做加减法带来乱乱乱 加法、减法、加法、减法,这20来年,鼓浪屿的商业不断在“加减法”中摇摆。 2007年,或许是许多鼓浪屿人记忆中的一个时间节点。这年之前,岛上商业,跌到谷底。 曾经繁荣的社区商业,随着“人口减法”政策实施,也逐渐衰退。工厂、学校、单位外迁,居民外迁,那些服务居民的百货超市、各种民生小店,也陆续迁出,不断做着减法。 彼时,小岛上的旅游商业,也在谷底。“没什么店家,当时的旅游收入主要靠门票,晚上的街道都寂寥得吓人。”一位旅游业者说。 通过各种措施,提升游客人气,为商业做加法,就出现在那时。比如,兴办夜间旅游项目,试行轮渡票价夜间分时段减免优惠等等。 商业和人气的提升如影随形。“热情如火”的野导、野照,成为旅游商业开始火爆的“先头部队”。 很短的时间,游客一发不可收拾,旅游商业也一发不可收拾。“这已经不是商业加法,而是商业乘法。”居民老董调侃道。 让政府部门、专家学者始料不及的是,这场“商业乘法”不只是凶猛,还很低端、狂热、重复,乱乱乱。餐饮业“遍地开花”,特产店不是卖干果、馅饼,就是卖珍珠贝壳、纪念品,还夹杂假烟假酒。 工商部门统计,目前岛上经营户约606家,“高端大气上档次”的寥寥,服务居民的更是屈指可数。看过去,餐饮店201家,食品店174家。 在2008年民盟厦门市委的一份提案中,直批鼓浪屿旅游商品低端、庸俗。这个状况,至今如此。 两招“降温”商业依然纷乱 岛上过热的商业,该控制整顿了,要做减法。这成为一致共识。 主管部门两度对商业暂停审批。第一次,2011年4月1日到9月30日,随后又延长至年底;第二次,2012年9月1日到2013年3月31日。 与此同时,主管部门也一直宣称要进行商业规划,以调整鼓浪屿过浓商业业态。接着,《鼓浪屿商业布局规划》发布了。 这两招,都未见成效。“停审令”没有挡住无证照经营的“四处开花”。而《规划》也是数次难产,不停有风声传出近期要出台,却始终未见踪迹。 几年内,各种场合数次被提及的《鼓浪屿商业布局规划》,直到2013年4月1日,终于面世。 但结果,这部《规划》显得有点静悄悄。出台大半年,一切似乎都没有改变。 纷乱的旅游商业,继续浓烈。 |
- 2013-10-24鼓浪屿家庭旅馆泛滥成灾 老别墅神韵被破坏
- 2013-10-24鼓浪屿“票改博弈”引发热议 市民来信提建议
- 2013-10-24专家指出:鼓浪屿票改限客 最关键的是下定决心
- 2013-10-23鼓浪屿留守居民:要不要搬出岛 我犹豫了好几年
- 2013-10-23鼓浪屿十年票改路难走 游客之多成不能承受之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