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南网首页 新闻中心 滚动网报 直通屏山 领导留言板 新闻发布会 西岸时评 东南空间 东南网事 国内 国际 娱乐 体育 视频 图片
思明区 海沧区 湖里区 集美区 同安区 翔安区
镇街视窗:
部门直通车:
鹭岛消防 妇联新闻 工会 文明湖里 文明同安 计生委 党工委 电业局 港口管理局 物价局 海事局 旅游局 教育局
企业风采:
海翼集团 夏商集团 厦门国贸 翔业集团 翔业公益
行业频道:
房产 汽车 建材 食品 保健 商会

电视专题片《百年学村中国梦》

xm.fjsen.com 2013-10-23 08:42   来源:厦门日报    我来说两句

解说词

这里是集美学村,这个拥有从学前的幼稚园一直到大学高等学府的完备教育体系,创立于一百年前民族内忧外患之际,成长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梦想中。它的创办者,就是被毛泽东主席誉为“华侨旗帜、民族光辉”的陈嘉庚。

集美学村位于海港风景城市厦门的浔江出海口,面朝大海,春暖花开,这里洋溢着学村文化的勃勃生机,校舍和教育设施在全国堪称一流。谁能想到,这个汇集菁美、书声琅琅的地方,一百年前却是个贫穷落后的小渔村,全村2000人只有20人读过私塾。

【旁述】

1874年的一天,就在这座普通的闽南大厝里,一个男孩诞生了,他就是后来改变了故乡命运的陈嘉庚。从出生一直到17岁,陈嘉庚都和他的母亲在集美生活,而他的父亲陈杞柏则在南洋的新加坡经商。那是个多灾多难的年代。

就在陈嘉庚出生的那天,日本进犯与他家乡一水之隔的台湾,台湾沦为日本的附属地。陈嘉庚10岁时,闽南又发生大旱灾,一时瘟疫也流行起来。集美村陈氏宗族30多个家庭100多口人,有一半人被夺走了生命。家国深重的苦难,让陈嘉庚从小就萌发了深深的民族忧患。

【旁述】

1890年,陈嘉庚已经在这个大厝当中度过了17个寒暑,而他的父亲陈杞柏在新加坡经营米店,米店的生意还不错,他希望自己的儿子能够到新加坡学习经商,并且帮助他经营米店。在离开家乡之前,陈嘉庚拜别自己的母亲,因为他知道这一去不知道何时能回来。

那时,新加坡飘扬着日不落帝国的旗帜,这块大英帝国的殖民地,也给了陈嘉庚一个新的视野。他看到了许多落后祖国所没有的东西,特别是现代工业和现代教育。

此后,经常往返南洋和家乡的陈嘉庚益发感受到西方的富强和故国的落后。在调查比较了东西方几个国家的教育状况后,他说:英美法德男女不识字者,百人中不满十人;日本百人中不满三十人,而中国百人中则有96人不识字。这样的中国人在世界竞争中难免要遭受天演的淘汰。

此时的中国,民族志士正在苦苦地寻找着民族复兴的道路,有人要改良,有人要革命,有人主张实业救国,有人发出启蒙的呐喊,陈嘉庚则坚信:“教育为立国之本”,“兴学乃国民天职”。

1909年,陈嘉庚认识了复兴中华的先行者孙中山,并加入同盟会。他更强烈地把自己的生命与国家民族的命运联系在一起。辛亥革命胜利后,陈嘉庚觉得报效祖国的时机到了。1912年9月,他从新加坡回到了阔别多年的故乡,开始创办集美学校。

1913年1月27日,乡立集美两等小学校开学,陈嘉庚借了集美村的几所宗祠,让全村陈姓的适龄儿童走进了新式学堂。集美小学开校时只有学生135人,校长1人,教员5人。正是这个百来人的小学,奠定了日后陈嘉庚建设集美学村现代教育的第一块基石。陈嘉庚撰写的《集美小学记》中这样写道:“余侨商星洲,慨祖国之陵夷,悯故乡之哄斗,以为改进国家社会,舍教育莫为功。”

【旁述】

集美小学开学以后,陈嘉庚再度回到新加坡,发展他在南洋的实业。他知道办学校需要大量的资金,而在他的心里,有一个集美学校发展的宏大远景。

回到新加坡的第二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受到战争的冲击,南洋华侨的实业一片萧条。但陈嘉庚审时度势,抓住战争打乱原有航运格局的时机,开辟国际航运业务。之后,又根据经济局势的变化,改变经营策略,将罐头厂改为橡胶加工厂,把产品直接销往美国,迈上了他南洋橡胶大王的实业发展历程。

一战还没结束,陈嘉庚看到自己的企业壮大了,就派胞弟陈敬贤回国,进行集美学校的大规模建设。兄弟俩商定,一个在新加坡经商,一个在国内办学,以经商支持办学。临行前,陈嘉庚对胞弟说:“钱需花的,十万百万不足惜;不该花的,一分一文也要省。”

1916年10月,陈敬贤偕夫人王碧莲回到集美。按照陈嘉庚的计划,陈敬贤此行的目的,一是创办师范,以解决家乡迫在眉睫的小学师资问题;二是办中学,让越来越多的小学生毕业后有继续升学的空间;三是办女学。

当时闽南一带重男轻女的陋习严重,要让渔村的女孩走进学校谈何容易。但王碧莲以她那良好的人缘与素养,亲力亲为,终于将渔村的女孩带出了家门。1917年2月,集美女子小学正式开学,这是中国较早开办的一所女子学校。

1918年,集美师范和集美中学同时开学,集美学校迎来了自己发展史上的一次重大变化。开学典礼后,陈嘉庚陈敬贤兄弟亲立“诚毅”为集美学校校训,这两个阴刻鎏金大字,召唤着全体师生发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以诚立身,以毅处事,诚信果毅、百折不挠地为振兴中华奋斗不息。

浔江出海口这块原本贫瘠的土地上,骤然出现了一片美丽的建筑群落。陈嘉庚陈敬贤仅用一年多的时间,就建起了一栋栋的教学楼群和学校大礼堂,紧接着又建成了电灯厂、自来水塔、餐厅、浴室、大操场等公共教育设施。

之后,陈嘉庚又创办了集美幼稚园、水产科、商科、农林部、国学专门部,增办了集美女子师范、集美幼稚师范,建设了医院、图书馆、储蓄银行、科学馆、体育馆、军乐亭、植物园等基本设施。闽海之滨,出现了一个包括学前教育、初等教育、中等教育和师范职业教育的庞大学村。

为了让学村的学生专心地学习成长,孙中山大元帅府特地电令福建、广东两省,将集美辟为“永久和平学村”。 从此,集美学校开始声名远播,《集美学校》的校歌,悠扬地飘荡在海峡西岸的上空。

【同期声:中国社科院学部委员、 中国史学会会长 张海鹏】

陈嘉庚先生热心于,或者说十分热心于在国内办教育,在他的家乡办教育,来培养各式各样的高文化水平的、高文化素质的人才。这无论对于近代中国的革命,还是对革命成功以后的建设作用非常之大。我们应该高度地评价陈嘉庚先生在倾资办学方面,对国家的贡献。这点应该说是怎么说都不过分。

【旁述】

在鳌园内到处可以看到像这样的石雕壁画,那么这些内容呢,都是陈嘉庚先生生前设计的。他选择学贯中西的教师,设立学以致用的课程,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和完美人格的有用之才,这些教育理念不仅在当时是超前的,即便在今天也是一笔宝贵的财富。

陈嘉庚为集美学校确立了一种开放的教育方式和全面发展的人才培养目标。他要求学生具备健康的体魄、劳动的身手、科学的头脑、艺术的兴趣和改造社会的精神,做到“教、学、做合一”。当年师资缺乏,为了集美学校的长远发展,嘉庚先生把师范教育列为办学的一个重点。

在集美学校,师范生不仅与其他学生一样由校方提供日常用品和统一制服,免收学宿费,而且享有免收膳食费的特别优惠。陈嘉庚从各方面为贫苦青年创造就学的条件,这使得华东华南一带许多寒门子弟,纷纷报考集美师范,学村为中国南方的教育发展提供了师资人才的保障。

如今的集美师范,已经是一所具有学士学位和硕士学位授予权的本科院校,它不单为集美学校,也为中国教育界培养输送了许许多多优秀的教育人才。

今天的世界,经济的全球化与文化的多元化成为历史发展的趋势,中国文化正在为世界的和平发展作出越来越重要的贡献。遍布世界各国的“孔子学院”,越来越多踏浪而来的外国留学生,意味着世界进入了一个学习中国文化、传播中国文化的新时期。

【旁述】

陈嘉庚有着高远的目光和海一样的胸襟,他早早地认识到传承和传播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性。他曾经对南洋华侨做过这样的阐述:将来世界如何变动,祖国当局无论走那条路,亦须保留我国文化,乃能维持发展民族精神。而集美学校的创办,很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要让海外的华侨子女能够在祖国学习文化。

为鼓励南洋各属华侨小学的毕业生回国到集美中学就读,陈嘉庚公开宣布,回国学习的侨生不收分文学费,考试未及格者,可以进入补习班学习。陈嘉庚的诚意和优待侨生政策感动了海外侨胞,一批批海外侨生跨洋过海,来到集美就学,集美学校被称为“侨生摇篮”。

【同期声:香港集美校友会会长 王钦贤】

我是1960年回到集美学校补习的,那个时候是像千千万万的爱国青年一样,回国升学、报效祖国。我们刚到侨校的时候,国家碰到自然灾害,但是我们到了侨校以后,我们深受了校主这个校训,“诚毅”校训的熏陶,在他这个校训的培养下,我们大家都基本上,第一个过了生活关,第二个过了学习关,所以我们同学大部分都升了大学。

今天的华侨大学华文学院,前身就是陈嘉庚创办的集美华侨学生补习学校,秉承着“为侨服务,传播中华文化”的宗旨,华文学院已为世界30多个国家和地区培养了数万名毕业生。“侨生的摇篮”,薪火相传,为中华文化的传播和海外华文教育的发展做出了独特的贡献。

踏进21世纪,中国制定了建设海洋强国的宏大战略,厦门也铺开了发展海洋的宏伟蓝图。

然而,一百年前,幅员广阔的中国虽然有着绵延广阔的海岸线,却因为国家衰弱,没有资格参加世界的航业注册。陈嘉庚痛感海权的丧失,力主“开拓海洋,挽回海权”,他抱着“振兴航业,巩固海权,一洗久积之国耻”的信念,于1920年创办了集美水产航海学校,“造就渔业航业中坚人才”,为中国海洋人才的培养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培养海洋人才,陈嘉庚强调学以致用,“知识与技能并重”。1922年1月,他不惜重金,在集美建造了载重31吨的“集美一号”实习船。1926年5月,他再次耗资58000元,从法国买进一艘拖网铁壳渔轮,定名为“集美二号”,这是中国第一艘、也是当时中国最大的拖网渔轮。与此同时,学校还建造了4艘端艇,用于学生操艇练习和采集海上标本。结合专业,进行海事训练,增进学生的海上技能,培养义勇精神,练就健全体格和海上本领,参与世界的海洋竞争。那时的陈嘉庚,已经想得很远很远。

集美的海域上,如今是千帆竞发,厦门海港,远洋巨轮乘风破浪。经过90多年风浪的洗礼,集美学校的航海教育也已经成为中国培养航海人才的三大基地之一。

【同期声:集美大学教授 邵哲平,曾任“雪龙号”科考船船长】

可以这么说,只要有航运的地方,就有集美航海人的身影。我也是集美航海的毕业生,在我的航海生涯中,有幸作为极地科考船“雪龙号”的船长之一,参加了中国的南极考察,还曾作为中国海军护航船长之一,参加了中国海军亚丁湾的护航。对此我感到无比的骄傲与自豪。

【旁述】

这里的工厂公司包括烟囱这些模型呢,都是根据新加坡国家档案馆提供的图纸来制作的,其实这些建筑当时分布在不同的区域,为了方便展示呢,把这些模型集中在一起。从这里呢,也可以看出当时陈嘉庚公司鼎盛时期的样子。

陈嘉庚从17岁开始在海外市场上打拼,经济发展的规律和自身的经历让他深深地意识到商业人才的重要性。他说:中国商业不振的原因,就在于“商人不知商业原理与常识”,“补救的方法”便是“兴办学校”培养商业人才。于是,他创办了集美商校。近百年来,集美学校的商科茁壮成长,从最初的实业部发展到今天的集美大学财经学院,成千上万的商业人才从集美学校走出去,踏上了各个历史时期的经济主战场。

1919年5月,陈嘉庚第五次从新加坡回到祖国。这一次回国,他带来的是一个创办大学、科学强国的梦想。

【采访:厦门大学校长 朱崇实】

为什么帝国主义列强用如此凶残的手段掠夺中国?他认为这跟国人的素质 国人的观念,跟整个民族的素质、民族的思想都远远地落后于西方紧紧相连。他在建立集美学村,从小学、中学的教育开始,继而他认为更重要的是要建大学,因为唯有大学能够真正地帮助中国解决教育落后、教育不足的问题。

【旁述】

经过8个月的筹备,1921年4月6日,厦门大学在集美学校举行开校式,中国第一所由华侨创办的大学宣告成立。

陈嘉庚捐出开办费和经常费400万国币,这个数额相当于当时800多万新加坡币,是陈嘉庚当时全部资产的总和。参加厦大开校式的美国哲学家杜威由衷地感叹道:“中国人人能效陈君之公,则救国何难之有。”著名教育家黄炎培还特地撰文《陈嘉庚毁家兴学记》,赞叹陈嘉庚创建了一个“教育王国”。

陈嘉庚一开始就把厦大定位为“世界之大学”,决心把厦大建成“南方之强”,让厦大为中国现代教育“放一异彩”。东海之滨,从此巍巍屹立起一座遐迩闻名的学府,一所迈向世界知名的高水平的研究型大学。

“毁家兴学”是黄炎培先生对陈嘉庚倾资兴学的形象表征,这句话却在不久后不幸而言中。

【旁述】

1929年,世界爆发经济危机,陈嘉庚在新加坡的公司遭受惨重打击。到1931年,公司已经累积亏损400万元,陈嘉庚公司被迫改名为陈嘉庚有限公司。他担任董事经理,月薪1000元,除了留下100元生活费外,其余的900元全部寄回国内用于办学,而家庭的各项开支则由子女们自行承担。

就在公司面临倒闭的危机中,汇丰银行与一家大企业找上陈嘉庚,表示愿意投放资金拯救与发展陈嘉庚公司,条件是陈嘉庚不能再为集美学校与厦大提供经费。陈嘉庚立即予以拒绝,他斩钉截铁地说:“企业可以收盘,学校不能停办。”

新加坡这三幢坐落于小山坡上的楼房,是陈嘉庚当年为儿子购置的别墅。当集美学村和厦门大学因资金匮乏而陷入困境时,他毅然将这三幢别墅抵押给银行,这个举动被人们称为“出卖大厦,维持厦大”。

从1904年独立创业到1931年企业临近收盘,陈嘉庚在这28年间各种费用总支出为1331万元,其中捐资兴学支出837万元,为兴学而支付银行利息380万元,两项合计共1217万元,占总支出的92%,家庭费用30万元,仅占总支出的2%。直到今天,全世界捐资办学的人有很多,但倾其所有兴办教育的只有陈嘉庚一人。

在陈嘉庚公司面临巨大危机的时候,集美学校不仅没有停止办学或缩小规模,反而成为解放前36年中在校生人数最多的时期。当时很有影响的《社会与教育》杂志,发文称赞集美学校是“世界上最优良、最富活力的学校”。

【旁述】

陈嘉庚在殖民地和商场的风雨中磨砺了几十年,他不仅自信,而且深谋远虑,为了集美学校的持续发展,他创办了集友银行,未雨绸缪设立了集美学校的教育基金。

【同期声:集友银行原总经理 吴文拱】

从70年到现在,我们派息给集美学校已经超过21亿6千万(港币)。纵观国内这些大专院校,我感觉没有一个学校有这种固定的财政来源,而且这个来源是相当稳定,而且每年因为银行的发展逐步在增加。就这块来讲呢,可以看出陈老先生在60年前已经有这种高瞻远瞩,确实是非常伟大。

【同期声:集友银行副董事长兼行政总裁 谢小玲】

我们始终没有忘记我们是嘉庚先生创办的银行,我们一直坚持对教育事业的投入,比如说去年来讲,我们的派息就达到了接近两个亿(港币),未来呢,我们还是会加大对学校教育事业的支持。

1931年“9·18事变”发生,日本开始发动侵华战争,在中华民族面临生死存亡的时刻,陈嘉庚也经历了一生中最艰难的日子。1934年他的公司被迫收盘,1936年他的胞弟陈敬贤英年早逝。1937年“七·七”卢沟桥事变后,抗战全面爆发。之后,金门失陷,厦门硝烟弥漫,在敌寇飞机战舰炮轰下,集美学校的数十座校舍,多数毁于日军炮火,无一完好。

1937年10月,集美师范被迫迁往安溪。1939年1月,集美学校的水产航海、商业、农业等迁移大田。

【同期声:集美学村迁往大田亲历者 陈方玲】

集美迁到大田,环境比较简陋,师资比较奇缺。所以嘉庚先生就拍了电报给我父亲,电文是:“勿忘母校”。我父亲看到电报,感念嘉庚先生他的培育之恩,立刻就先带我到大田上任。这时我才六岁没办法走路,所以他就请了挑夫,把我放在篮子里,一边放一些行李就挑着走,千辛万苦,走了将近二十多天,才到了大田。

烽火硝烟中,集美学校艰苦办学,弦诵不綴。

1942年,新加坡沦陷后,侨汇中断,集美学校的办学经费到了山穷水尽的地步。在陈嘉庚精神的感召下,集美学校的校友发起“学子感恩,校友养校”运动。据1946年10月的统计,校友养校运动共为集美学校筹集基金3439万国币。诚信果毅的集美学校精神,在战火中淬炼闪光。

身处海外的嘉庚先生一直关注着国家民族的安危。1938年8月,陈嘉庚当选南侨总会会长,领导南洋华侨共同支持祖国抗日。从1937年至1941年,南洋华侨抗日义捐5亿国币,加上华侨汇款达50亿元。在中华民族这场伟大的抗日战争中,南洋华侨的义捐和汇归祖国的侨汇成为国民政府抗战期间的财政支柱。

1940年3月,陈嘉庚率领南洋华侨回国慰劳团回国考察抗战局势。这次回国,他渡过黄河,走进了陕北延安,这是华侨领袖陈嘉庚与中国共产党领袖毛泽东的第一次见面。陈嘉庚亲眼目睹了延安政治、经济、文化和人民生活的崭新气象,看到了共产党坚持持久抗战的现实。在延安,他找到了中国的希望,并认定毛泽东是中国真正的领袖,这是他人生最重要的一次思想转变。

离开延安后,陈嘉庚前往安溪,看望内迁的集美学校师生,他对集校师生说:“相信在不久的将来,我们就要得到胜利!我们一定可以回到我们的集美去!”陈嘉庚的到来,给战火中的师生带来了千百万侨胞爱国的赤心,带来了胜利的鼓励和希望。

【陈嘉庚同期声(闽南话)】

字幕:1951年10月在全国政协第二次会上的讲话。

长期以来,华侨就期望祖国能够实行民主宪政,今日在毛主席的英明领导下,已可实现了。

【旁述】

为了完成教育救国、报效祖国的宏愿,1950年陈嘉庚离开了他奋斗和生活了60年的新加坡,放下满堂儿孙,只身一人回到刚刚获得新生的祖国。那时他已77岁高龄。

照片上的这几所简易的房屋,是陈嘉庚当年坐镇指挥重建集美学村和厦门大学的指挥所。

【同期声:集美校委员会副主任 陈忠信】

  陈嘉庚从1950年回国,他就修复集美学校的这些建筑,他每天早晨和下午都要到工地去巡视,而且不坐车。嘉庚先生说了,坐车如走马观花,一些细的东西你就看不到了。有很多楼呢,我们现在找不到图纸,因为那时候都是陈嘉庚用他的拐杖去量的,量出来的。

为了修复和扩建集美学村和厦门大学,中央人民政府先后拨款一千多万元,陈嘉庚的女婿李光前,族亲陈文确、陈六使也捐赠巨款。在陈嘉庚的亲自主持下,从1950年至1956年,集美学校不仅修复了战争中毁坏的校舍,还扩建校舍16万平方米,相当于新中国成立前建设总面积的3倍多。一个全新的集美学村展现在世人的面前。1992年,世界著名的美国建筑大师格雷夫斯看见集美学校、厦门大学的建筑后惊叹道:“这是最具世界经典的建筑之一。”

【旁述】

陈嘉庚先生一直重视学生们体质的培养,这个龙舟池就是50年代,他亲自设计的。从过去到现在,半个多世纪的时间,这里常年进行着各种龙舟训练和比赛。

【龙舟比赛主持人现场同期声】

现在比赛已经正式开始了,“嘉庚杯”的总决赛正式开始。桨频太快了,特别是给到近景的时候,你看到3号代表队和4号代表队,他的桨频……

历史在发展,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脚步在前进,伴随着实现中国梦的每一个脚步,集美学校迎来了一个个历史发展的新阶段。

集美中学被列入“中国著名中学“的名录;集美航海学校跻身中国高等教育行列;集美财经学校、集美水产学校升格,集美体育学院、轻工学校复办,侨校并入华侨大学成立华侨大学华文学院。

【旁述】

陈嘉庚先生生前一直有个心愿,希望能够在集美学校的基础上,创办一所大学。1994年10月20日,在陈嘉庚先生诞辰120周年之际,他的这个夙愿终于得以完成,集美大学正式挂牌成立。

集美大学由原设在集美学村的五所院校:集美航海学院、厦门水产学院、福建体育学院、集美师范专科学校、集美财政专科学校合并组建而成,它秉承陈嘉庚学以致用的育人原则,是一所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主的省属多学科大学。学校成立董事会,由福建省时任省长担任校董会主席,这种全新的运行模式成为集美大学的一个独特优势。

2002年9月,集美大学以优秀的成绩通过了教育部本科教学评估;之后,9个一级学科获得硕士学位授权,特色学科水产学和船舶与海洋工程专业,获批纳入博士点授权单位建设规划。集美大学的学生,也在全国的创新创业计划与各种学业竞赛中,赢得了一个又一个的佳绩。

【同期声:集美大学党委书记 辜芳昭】

集美大学是源于陈嘉庚先生在集美创办的系列专门学校,嘉庚先生在创办这些学校的时候,就为它们注入了灵魂和特质,这个灵魂就是后人概括的“嘉庚精神”,这个特质最集中的表达在校训“诚毅”两个字,也体现在人才的培养上。嘉庚先生的办学思想和办学实践,是集美大学弥足珍贵的财富。

1961年8月12日,陈嘉庚在北京逝世。逝世的两个月前,他第三次立下遗嘱,与前两次遗嘱一样,他再次表明了“将一生所获财力,概办教育为社会服务”。这个生命与中华民族的复兴道路紧紧相连的老人,一生都在记挂着集美学村的发展,做着教育强国的中国梦。

【同期声:国务院侨务办公室主任 裘援平】

陈嘉庚先生的精神,深深感召着一代又一代的华侨华人,激励着中华儿女为国家富强、民族振兴、祖国统一而奋斗不息。所以我们今天纪念陈嘉庚先生,就是要弘扬他一生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的爱国精神;弘扬他自强不息、顽强拼搏的创业精神;弘扬他以民族利益为重、反对国家分裂的团结精神;弘扬他矢志不渝、振我中华的民族精神;我认为这正是今天我们要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梦想的强大精神动力。

【旁述】

一个伟大的生命逝去了,但是这个伟人的精神却永远活在人们的心中。不管是在今天,还是在未来,“嘉庚精神”将一直激励后人们,不断实践和传承他教育强国的伟大梦想。

浔江浩渺,奔流到海生生不息;天风海涛,情系故里,陈嘉庚这位大海的赤子,永远守望着这座百年学村行走在梦想实现的路上。

(撰稿:厦门广播电视集团摄制组)

责任编辑:徐嵘
相关新闻
相关评论
频道点击排行
网站点击排行
  • 三天
  • 一周
  • 一月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网站公告 |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35120170001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闽网文〔2019〕3630-21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