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南网首页 新闻中心 滚动网报 直通屏山 领导留言板 新闻发布会 西岸时评 东南空间 东南网事 国内 国际 娱乐 体育 视频 图片
思明区 海沧区 湖里区 集美区 同安区 翔安区
镇街视窗:
部门直通车:
鹭岛消防 妇联新闻 工会 文明湖里 文明同安 计生委 党工委 电业局 港口管理局 物价局 海事局 旅游局 教育局
企业风采:
海翼集团 夏商集团 厦门国贸 翔业集团 翔业公益
行业频道:
房产 汽车 建材 食品 保健 商会

厦门集美:嘉庚精神铸就大美大气之城

xm.fjsen.com 2013-10-22 08:18   来源:东南网    我来说两句

美丽集美绿意盎然。林志杰摄

集美学村百年英姿。林火荣摄

集美新城美轮美奂。林志杰摄

百年历程,沧海桑田。

10月21日,由著名爱国侨领陈嘉庚先生一手创办的集美学校迎来百年校庆。这是集美学校发展史上的一个里程碑。

教育为立国之本,兴学乃国民天职。陈嘉庚先生一生倾资兴学,在集美兴办了体系完整、规模宏大、设施完备的海内外闻名的集美学村。陈嘉庚先生是华侨史上第一个“发了财而肯全部拿出来”的热心教育事业的楷模,而以“自强不息、止于至善”的陈嘉庚精神更是一笔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财富,这一笔精神财富铸就了今天大美大气之城——集美。

集美,一个大美之城——本着低碳、生态、环保的原则,一日千里打造出了宜人的居住环境,成为“省级生态区”;文化发展和经济建设“比翼齐飞”令老百姓的“幸福指数”不断攀升,中国市辖区综合实力百强、全国投资环境十佳城市、全省文明城区、省级教育强区等荣誉纷至沓来。

集美,一个大气之城——可容纳20万人、形成2000亿元产值、产生近50亿元税收的海西“硅谷”——厦门软件园三期建设突飞猛进;发展理念始终坚持“城市发展,最终受益的是老百姓”,先后获得首届十大中国最关爱民生的县(市、区)、全国就业先进工作单位、全国首批平安畅通县区、全国幼儿教育先进区、全国老龄工作先进单位、全国残疾人社区康复示范区等国家和省级多项荣誉称号。

新城区:

一日千里,杏林湾畔散发无限魅力

又见集美,笔者不禁惊叹:“一日千里,一月万变,大美集美!”几年前,杏林湾畔还是大片的农田、池塘、龙眼树,如今放眼望去,杏林湾商务营运中心幢幢高楼拔地而起,嘉庚风格的楼群连片成势……这里是爱国华侨领袖陈嘉庚先生的故乡,也是厦门谱写跨岛发展新篇章的扉页。

“才几年时间,集美变化翻天覆地,太了不起啦!”第二次来厦门游玩的陈先生,看到集美新城拔地而起的高楼、核心区的公建群以及杏林湾畔的宜人景色,忍不住发出感叹。

作为进出厦门经济特区的重要门户,集美区发挥优势,在新城建设的机遇中,驶入发展的“快车道”,在全区建设的各方面都不断完善且向高标准靠拢,这个迅猛腾飞的活力新城,按照“一心四片”的总体发展格局,以新城为中心,依托已经形成的集美、杏林两个老城区和快速发展的灌口片区、后溪新区,打造一个文化品位高尚、人居环境优美、创业环境优越、功能配套完善的滨海临湾现代新城。

目前集美基本形成对内畅通无阻、对外四通八达的城市道路布局。而已经开始进行建设的厦门轨道交通建设1号线,有将近一半的站点设在集美辖区内,终点站就设在厦门北站。如今,集美已经实现了与岛内交通的“无缝”连接,集美与岛内20分钟生活圈已经形成,并辐射到泉州、漳州以及内地。

“将项目地点选在集美,正是看重了集美优越的地理位置以及发达的交通网络。”厦门灵玲演艺有限公司董事长兼总经理徐卫勇如是说。厦门首个集旅游观光、休闲娱乐、文化教育为一体的大型马戏游乐园——厦门灵玲国际马戏城于去年10月份在集美新城核心区开工建设。该项目总投资10亿元,旨在建成全球最高规格、项目配套最全、最大的专业马戏城,建成后预计年游客将达300万人次。

为了让集美锦上添花,近年来,集美区加快推进城区景观工程、交通设施完善工程、污水管网改造整治工程等市政建设项目,不断提高重点区域美化、绿化、亮化水平,完成了集源路景观改造等14个城乡环境综合整治项目,城市建设品质显著提升。

“从新城发展来看,集美浓缩了厦门城市的特质。”厦门市规划局集美分局局长黄英说。集美背山面海,“城在海中,海在城里”,多样、包容、共生这一厦门特色,在集美得到充分体现。 在公共文化服务设施上,集美区则规划建设了杏林市民广场、新城核心区公建群、西亭社区活动中心等公建配套,为居民提供文化休闲活动场所。

水域面积达600多公顷的杏林湾被比作厦门的“西湖”,其间点缀着被誉为全球最大的水上大观园的园博苑,已成为厦门的一大新景点;环绕新城的杏林湾布局着总长26公里的环湾景观工程,将构建以自然演替为主、人为管理为辅的“生态花园”;还有灌口镇备受赞誉的风景湖公园等等……

所有这些,集美是用活跃在版图之上的绿色告诉世人:新城建设,绝不以牺牲环境为代价!

新产业:

突飞猛进,海西“硅谷”呼之欲出

美国硅谷一直是全球高技术行业的标杆,是美国重要的电子工业基地,也是世界最为知名的电子工业集中地。

其实,集美也有一个正在建设中的“硅谷”——项目总投资460亿元,总规划面积12平方公里,建成后可容纳20万人,形成2000亿元产值,产生近50亿元税收收入——厦门软件园三期建设是厦门发展战略新兴产业的重要园区载体,是建设智慧厦门、引领信息消费的重要项目,将打造成为厦门乃至海西地区的“硅谷”。软件和信息服务业是厦门重点做大做强的支柱产业之一,软件园建设从一期到三期、从岛内到岛外、从1平方公里到12平方公里。

这里,将是厦门新兴的“产业高地”,可以预见,海西的“硅谷”正在冉冉升起。

发展新兴产业,构筑现代产业体系——这是集美区近年来着力推进的。在原有机械、电子、纺织三大支柱产业的基础上,集美区的软件与信息服务业、总部经济、物流商贸、文化旅游等新兴产业,发展形势喜人。2012年全年实现三产增加值134.6亿元,增长19.8%,三产所占比重上升至39.01%。

在人们传统的印象中,集美这个拥有深厚文化底蕴的百年学村总是带着平和的书卷气。如今,“百年学村”的集美新兴产业朝气蓬勃,向世人呈现出了另外一个“产业之城”,随处可见欣欣向荣的高新产业。

突飞猛进,日新月异——这是集美区新产业发展的写照。比如,软件园三期210天便实现开盘预售,300天首幢研发楼封顶,350天起步区六幢研发楼全部封顶。前不久,当笔者走入集美北大道时,六栋极具现代风格的高楼映入眼帘,这里便是软件园三期,而在一年前,这里还是一片尘土飞扬的工地。起步区六栋研发楼,楼均高90米,建筑面积共30万平方米,预计本月便可交付使用。

“借问投资何处去,台商遥指杏林湾。”台湾一家媒体前些年巧妙地套用古诗来描绘集美区的投资环境。一直以来,集美都是两岸交流合作先行区。日前,集美区推出了“同胞融合行动计划”,力求进一步建设两岸交流合作先行区,优化提升台商投资区,深化两岸经济、文化、科技各领域交流合作,把集美区建设成海峡两岸重要的先进制造业基地、海峡两岸区域性物流基地、两岸信息软件服务业合作示范区、闽台(集美)文化产业区、闽台科教交流合作繁荣区、两岸同胞融合的最温馨家园。

近日,作为集美培植和发展新兴产业的科学基地——海峡两岸创新创业园(创业大厦)项目完成封顶,将于明年7月份正式投入使用,届时两岸一些高水平的研发机构和高科技创新产业将落户。

家有梧桐凤自来。与一些地方新城建好变空城的尴尬形成鲜明对比的是,集美新城核心区迎来新一轮投资兴业热潮。比如,软件园三期优美的园区环境、优厚的政策措施、独特的区位优势,已经吸引了包括中国移动手机动漫基地、中国电信海峡通信枢纽中心、中国数码港厦门产业基地等大批项目以及名优企业入驻。据统计,截至今年9月底,意向投资企业累计294家,通过入园审核的企业207家,核准面积约207万平方米,相当于软件园二期研发楼面积的2倍。其中不乏央企、台企、名企、中国软件百强企业在此落地。这些龙头企业的入驻又带动了产业链上下游发展,产业集聚效应再次放大。

“杏林湾营运中心的规划比新城早,其实当初在建营运中心时,压力很大!”杏林建设开发公司董事长王智介绍说,在杏林湾商业营运中心开建时,他曾经担心中心建好后楼卖不出去。所幸的是,他的担心都是多余的。据统计,截至目前,杏林湾商务营运中心写字楼

总计认购企业163家,认购面积21万平方米。一期已经基本完成招商。

新文教:

创立品牌,全方位提升城市文化水平

集美文教区,蜚声海内外。

集美区拥有从幼儿园、小学、中学、职校到大学的完善教育体系和完备的教育设施,悠久厚重的历史积淀,以及“学在村中,村在学中”和独具的侨乡文化特色,提升了集美的文化品位和对外影响力。

同时,集美还是厦门市高素质人才最集中的地方,已有中科院环境研究所、集美大学、华侨大学厦门校区、厦门理工学院等14所高等院校及科研院所落户集美,在校师生达20多万人。依托高校资源,区内还设立了集美职教中心等十几所专业技术学校,每年培养出近万名技工、技师和高级技师,为创业提供中高级的人才,也为城市发展奠定了基础。

近年来,集美区以嘉庚精神为引领,集美的文化发展和经济建设“比翼齐飞”,老百姓的“幸福指数”也不断攀升,而且不少活动已经形成了品牌效应。

每逢端午,到集美龙舟池看龙舟、赛龙舟,已经成为厦门人乃至外地游客的一种“习惯”。这项由陈嘉庚先生亲自倡导组织的传统活动,从上世纪50年代一直延续到现在。如今,集美海峡两岸龙舟赛进入第8个年头,已经成为厦门重要的文化名片和节庆盛典。

入夜的集美北区广场热闹非凡,闪烁的霓虹灯下,流行歌曲、秧歌、交际舞、街舞等逐一上演。自2006年以来,集美区以“广场文化”这一群众喜爱、大众参与、公众受益的活动形式为载体,深入开展群众文化活动,每年举办数百场次的群众性广场文化活动,同时开展“好歌大家唱、好舞大家跳”等集美文化广场志愿服务项目。广场文化活动已成为集美区凝聚人心、整合资源、强化特色、率先发展的公共文化服务平台,是集美区的一张烫金名片。

追求原创性,注重“接地气”,将传统闽南曲艺和集美新城建设相结合,这是近年来集美群众文艺作品的最大特点。比如,集美原创的歌仔说唱《逛新城》曾荣获第三届全国老年文化艺术节金奖、“激情梦想”2012国际老年艺术大赛金奖、福建省第四届曲艺节银奖等诸多奖项。原创歌曲《集美你最美》、舞蹈《阮厝查某人》等一批近期音舞作品获省级奖项11项,市级以上金银奖30余项。荷叶说唱《陈毅拜访陈嘉庚》、歌仔说唱《逛新城》等一批作品获得各级各类奖项近40项。

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集美区对图书的投入可谓是不惜血本。集美区少儿图书馆2012年图书借阅量达305358册次,在厦门市区级公共图书馆中名列前茅。该馆平均年新增图书1万册以上,年订报刊300多种,现有各类馆藏文献14.5万册。

如今的集美,不仅仅是嘉庚精神的发源和传承之地,还是著名的侨乡、风景旅游区和文教区。而这一切都是来源于各式各样赛事的执着打造。除了海峡两岸龙舟文化节外,近年来集美区还先后成功举办了7届全国汽车场地越野锦标赛,以及全国业余男子篮球CBO公开赛、厦门市国际篮球邀请赛、海峡自行车公开赛、第十五届中国大学生篮球联赛(CUBA)、园博苑灯光旅游文化节等诸多大型赛事,既丰富了城市的文化内涵,又提升了集美的“知名度”。

新民生:

以民为本,打造和谐美好新家园

经济发展,最终受益的是老百姓——这一直是集美区委区政府的工作思路。多年来,集美区在嘉庚精神引领下,坚持民生为本,在快速推进城市化的进程中,不断加大投入民生建设,创新社会管理,完善公共服务配套,重视文明创建工作,力求从各个方面让百姓得到实惠。

走进集美区英村安置房小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菜市场、社区便利店一应俱全,宽敞明亮。在安置房配套设施提升改造中,英村小区建设了篮球场、门球场、停车棚等,此外,还特别应群众要求设置了一个专门办红白喜事的场所。“这些设施在一般商品房小区是不太可能见到的,但是我们都尽可能满足群众的需求。”集美区政府有关领导如是说。

英村安置房小区是集美区已入住安置房小区的一个缩影。2011年以来,集美区大手笔投入6个亿,按“不低于岛内一般商品房”的标准提升安置房配套,以优质的建筑、完善的配套、周到的物业服务和温馨的社区管理,切实提升拆迁安置户的幸福感。截至目前,永祥

新城、英村等9个已入住安置房小区已完成配套提升改造。

说到用心为民,不得不提到“绿洲计划”。近年来,集美区大力推进城乡社会救助体系建设,把57项涉及困难群众基本生活保障、就业、医疗、教育、康复等方面的政策进行梳理,这个全方位、多层次、广覆盖相互衔接配套的社会救助体系,被形象地称为“绿洲计划”。目前,该计划已惠及约29万人。这项全力推进的民生工程,已经渐渐成了集美区的一张亮丽名片。

“心灵绿洲”心理健康教育计划也是“绿洲计划”的一项重要内容。2010年集美区启动关爱企业员工“心”计划,通过心理普查和讲座,企业员工对心理健康知识有了初步了解和正确认识。此后,心理健康辅导逐步升级,服务范围进一步扩大,覆盖人群包括企业员工、院校师生、农民工及其子女、公务员、社区居民等多个群体。

2011年开始,家住高浦社区的老人高振旺,办理了“老无忧”养老保险贷款,不用花一分钱,只需从养老金中,扣除500多元用于还贷,剩下的200多元便可自由支取。去年以来,政府两次调涨养老金,现在养老金每月达到1200多元,老人每月拿到手的就有600多元。截至目前,全区参加被征地人员养老保险总人数达21399人,其中7020名参加了“老无忧”养老保险。

从“绿洲计划”到“关爱农民工工程”,不但本地人受益,集美区还把外来务工人员纳入社会救助帮扶体系中来,对这些集美“新市民”给予无差别的关怀。集美和杏林两大国家级台商投资区发展至今,已吸引上千家企业在集美这片热土上投资兴业,随之而来的是20余万外来务工人员,他们在集美立业扎根,集美成为他们的第二故乡。(林世雄 蒙少祥 田圆 王德胜)

责任编辑:徐嵘
相关新闻
相关评论
频道点击排行
网站点击排行
  • 三天
  • 一周
  • 一月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网站公告 |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35120170001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闽网文〔2019〕3630-21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151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
全国非法网络公关工商部门举报:010-88650507(白)010-68022771(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