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美渔村历经百年变身教育强区 在"村"里读博士
在陈嘉庚精神的影响下,如今的集美不但拥有完善的教育体系和完备的教育设施,一个聚集了厦门市高素质人才的教育强区也展现在人们面前。百年渔村是怎样变身为教育强区的?今天,晨报记者将带您去找寻她的变身之路。 现在的集美小学,和百年前相比,已发生很大变化。记者 袁青青 摄 海西晨报讯(记者 袁青青) 100年前,一位老人乘风破浪回到家乡集美,他为那片沉睡的大地勾画了一幅教育蓝图,小渔村从此变学村,嘉庚精神也深深地烙印在这块土地上。“从1913年创办集美小学,到2013年正式建立集美大学博士点,整整走了100年。”《集美校友》主编陈经华说,这说明集美学校成长道路艰辛,也体现了集美学校的成就与辉煌。 记者了解到,在陈嘉庚精神的影响下,如今的集美不但拥有完善的教育体系和完备的教育设施,一个聚集了厦门市高素质人才的教育强区也展现在人们面前。 【历史点滴】 创办女小开先河 1913年,陈嘉庚在家乡集美创办小学,以后陆续办起师范、中学、水产、航海、商业、农林等校共十所;另设幼稚园、医院、图书馆、科学馆、教育推广部等,在昔日偏僻的渔村里建设起举世闻名的集美学村。而其创办女子小学的创举,被称为开风气之先,是对千年封建思维的挑战,是一场革命。 “那时,集美社的女孩不仅没有上学的机会,而且劳动负担很重,要帮助家里做家务、带弟弟妹妹。”《集美学校百年校史》主编、集美大学宣传部部长林斯丰介绍,为了让女孩也享有受教育的权利,陈嘉庚于1916年委派胞弟陈敬贤回集美赠办女子小学并筹办师范和中学。 陈经华介绍,据他了解,当年陈敬贤和夫人王碧莲深入各家各户,苦口婆心做动员工作。王碧莲还专门请人做了一张小板凳,还备了一些小礼品,走东家串西家劝学,为争取一个女孩入学,她往往数次登门,劝说一家几代人。且女孩上学学费全免还有补助,就这样,才招收到65名女生。集美社的女孩第一次背着书包走进学校,这也是过去从未有过的景象。 【完善体系】 优质教育覆盖全区 “在集美工作,孩子读书也有着落了,做父母的也更有干劲了。”小梁从四川来集美打工5年多,是企业的高级技工,一直担心孩子进不了小学。但让他感到温暖的是,企业得知他的烦恼后,主动帮他联系办理孩子的读书事宜,并成功入学。 记者了解到,如今,集美的文教区之名已享誉海内外,拥有从幼儿园、小学、中学、职校到大学的完善教育体系和完备的教育设施。此外,集美区“绿洲计划”之教育救助已覆盖全区。 集美区委宣传部相关负责人透露,近年来,集美区也非常重视基础教育,目前全区的8所中学、31所小学,其中包括国家级名校、办学近百年的集美中学,厦门一中集美分校,厦门实验小学集美分校等等,中小学的优质教育可以为公司员工子女的教育提供保障。 【圆梦集美】 在“村”里也能读博士 “这是集大献给集美学校百年校庆的一份厚礼。” 集美大学相关负责人表示。2013年8月,集美大学接到省学位办转来的国务院学位委员会通知,集美大学被确定为博士学位授予单位,船舶与海洋工程、水产等两个学科为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这是集美大学办学迈出的关键性一步,对学校进一步提升办学层次、增强核心竞争力、凸显面向海洋的学科优势和特色具有里程碑意义。 不仅如此,其实集美是厦门市高素质人才最集中的地方之一,已有中科院环境研究所、集美大学、华侨大学厦门校区、厦门理工学院等14所高等院校及科研院所落户集美,在校师生达20多万人。 依托高校资源,集美区还设立了集美职教中心等十几所专业技术学校,每年培养出近万名技工、技师和高级技师,为创业提供中高级的人才,也为城市发展奠定了基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