厦门无盲校 盲童只身远赴泉州就读
培养后,盲童有能力就业 据了解,泉州盲校共有15个班,配置了500多个座位的多媒体电化教室、150个座位的梯形多功能学术报告厅、电子阅览室、盲生语音室、盲聋生各自专用电脑室、盲聋现代化教学设备和办公设施。学生们每天清晨6点20分起来跑步,三餐饮食和上课基本与普通学校无异。但有的家长并不放心让孩子一个人在学校生活,导致陪读现象的出现。 去年9月1日,办理好了女儿晶晶(化名)到泉州盲校读书的手续后,晶晶妈妈便辞去了工作到泉州陪读。“实在不放心她一个人在学校,怕她吃不好,怕她不适应校园生活,怕她孤单。”晶晶妈妈说,因为厦门没有盲校,所以只能选择到周边的盲校读书。“我在学校附近租了一套40平方米的房子,加上生活开销,一个月大概要花费4000多元,很辛苦。” 说起厦门没有盲童学校的原因,厦门市残疾人联合会表示,盲童教育是由教育部门负责,残联负责相关补助政策落实。对此,厦门市教育局特教处相关人士告诉记者,厦门没有设立盲校主要是因为盲童的人数少,如果开办盲校或者盲文班,需要专业的师资和设备。 但另一方面,很多盲童都在边远村落,消息闭塞使得很多家长并不知道盲童也可以上学;也有些家长虽然听说有这样的学校,却在主观上认为孩子没必要读书,孩子因此错过了读书的时机。 对此,厦门大学教育研究院某教授表示,教育的优劣会对就业率的高低产生影响。事实上,经过教育和盲按培训(盲校初中课程有安排盲按课)的盲人七八成可以就业,并不是人们传统观念里的“视力残疾人士没有生活能力”。而在教育过程中实施个别化教育也更容易发现孩子某些方面的天赋,从而进一步进行培养,从而增加就业率。 夜再黑,总有灯塔在闪烁 在采访过程中,记者发现其实盲童对读书和未来是充满憧憬的。他们表示,即使毕业了也想继续读书,争取考上大学或考取技能证书。虽然这样花费会增多,但孩子们乐观地说,将来总会有办法,“因为有了目标做起事情就容易很多”。 让人欣喜的是,随着关注盲童教育的呼声愈发高涨,厦门市委、市政府,市残联以及相关部门也采取了相应的行动。譬如,市政府对在外地读书的盲童给予一年1500元的补贴,市残联常常探望这些盲童及家人,带去关怀与慰问。 据了解,今年市残联建设了乒乓球场,让包括盲童在内的视力残疾人士平时来此锻炼身体,增强体质;今年盲人节当天,市残联在中山公园举行联欢会,邀请视力残疾人士一起表演节目、泡茶、话仙(闽南语:闲聊),并针对一、二级视力残疾人士赠送手持语音电子秤、语音体温计等礼品;将60岁以上视力一级残疾人纳入居家护理补贴的范畴内,低保家庭享受补贴400元/月,非低保家庭享受补贴300元/月;为视力残疾人安装读屏软件,让他们不再封闭在自己的世界里,而是通过与外界的接触,增强自信心和树立生活目标。 而在帮助盲童孩子读书的队伍中,逐渐也有了志愿者的身影。思明区城市义工、思明区志愿者联合协会等常常在周末带着图书、磁带到盲童家、福利院为他们讲故事。“就像黑夜里有了一道光一样,”享受政府补贴的颜连福家人说,“虽然孩子回本地读书的希望依然渺茫,但我们还是相信社会有爱,这爱能伴随孩子走向美好未来。” |
- 2013-10-12盲童的一天:指尖上的生活
- 2013-06-21贾乃亮李小璐:“亲力亲为”为盲童“点亮心路”
- 2013-01-24重庆市特殊教育学校校长李龙梅:
让更多盲童“残而不废,残而有为” - 2012-10-18福建医科大开展为盲童录制有声读物爱心活动
- 2012-10-12爱玩魔方的盲童想找人比赛 2分钟内六个面还原
- 2012-06-21中国盲文图书馆启动“集善盲童”助学示范项目
- 2012-06-02大学生跨省接力征集32份有声读物送盲童
- 2012-03-15濮存昕为戏赴盲校体验生活 面对盲童泪流满面(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