厦门无盲校 盲童只身远赴泉州就读
东南网10月15日讯(福建日报厦门观察记者林世雄邓婕通讯员梁哈榕)在居住地上学读书,对于普通孩子是一件再正常不过的事情。然而,对于盲童来说,这却是一个梦。因为厦门并没有专业的盲校,“走读”的生活对他们的生活、心理、家庭都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值此第30个国际盲人节之际,本报推出《关注盲童就学问题》专题报道,敬请关注。 家住集美区杏林街道的盲童小琴(化名)今年将满7周岁,到了要上学的年龄,可家长跑遍厦门,找不到任何一个一年级盲童班。万般无奈下,小琴只能只身远赴泉州市盲聋哑学校读书,每月偶尔回家一两次。她的外婆告诉记者,小琴无数次哭着说:“我要回家读书!” 事实上,“要回家读书”是许多盲童内心共同的呐喊。数据显示,厦门目前共有2428名视力残疾人士,其中,约有34名7岁—15岁的学龄盲童。正处于探索欲望强烈年龄的他们,求学之路却异常艰辛。因为,厦门尚没有一所专供盲童读书的学校。 无盲校,在厦就学是个梦 11日下午,集美区杏林街道高浦社区一幢老旧的农家楼房门口,一名失明男孩安静地坐在竹椅上。他叫郑己禹,当天是周末,他刚从泉州盲校回到家中。 在己禹父母看来,让儿子和正常孩子一样接受系统的教育是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情,早在己禹5周岁的时候,郑爸爸就已经开始为他寻找学校。郑爸爸告诉记者,他们先是在普通学校找,可是没有哪所学校能接收他,于是他们又把目光投向特殊教育学校,但厦门仅有的两所特殊学校都表示他们并没有对盲童专门开班。“他在厦门上学的路被堵死了!”一年后,己禹不得已早早离家,去了泉州盲校。 至今,郑爸爸说起首次与孩子分别的场景还禁不住直抹泪。“真是心肝都痛!送别时连邻居们都哭了,孩子才6岁就要一个人到外地生活,他在家走路我们可都是搀扶着的呀!” 如今,读初一的己禹已在泉州盲校读了7年书,每逢周末郑爸爸都开车把他接回来,“怕太久不去接他会觉得自己被抛弃了”。虽然随着年龄的增长,己禹已不再问“为什么我又要去泉州了”这样让家人沉默的问题,但每当到返校的日子,己禹的脸上总是浮现落寞的神情。 其实,己禹能常回家已属幸运,在采访中记者了解到,有许多家庭因为经济条件的限制,只有遇上长假才能与孩子团聚。家住海沧区青礁村的颜连福便是这样一名孩子。 “雇私家车来回就要400多元,坐大巴的话就便宜点,来回200多元,但要8个多小时。”连福妈妈说。她告诉记者,有时候偶尔去看望孩子一次,孩子特别高兴,拉着他们的手,话多得说不完,就着家里带来的菜,可以吃下3碗饭。“孩子眼睛看不见,在学校食堂挑菜常常挑到重复的。”说完,连福妈妈叹了一口气。 |
- 2013-10-12盲童的一天:指尖上的生活
- 2013-06-21贾乃亮李小璐:“亲力亲为”为盲童“点亮心路”
- 2013-01-24重庆市特殊教育学校校长李龙梅:
让更多盲童“残而不废,残而有为” - 2012-10-18福建医科大开展为盲童录制有声读物爱心活动
- 2012-10-12爱玩魔方的盲童想找人比赛 2分钟内六个面还原
- 2012-06-21中国盲文图书馆启动“集善盲童”助学示范项目
- 2012-06-02大学生跨省接力征集32份有声读物送盲童
- 2012-03-15濮存昕为戏赴盲校体验生活 面对盲童泪流满面(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