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昔日山坡上建设起来的灌口工业集中区使灌口镇迈入工业化。王文津摄
东南网10月15日讯(福建日报厦门观察记者王文津王仁忠)灌口是厦门市集美区西部的一个千年古镇,总面积71平方公里,辖有12个建制村和6个社区居委会,总人口12.4万人。
本世纪初,灌口镇抓住大开发大建设的历史机遇,承接岛内工业转移,建成12平方公里的厦门机械工业集中区,金龙客车、厦工机械、三圈日化、玉柴、思尔特机器人以及200多家相关配套企业落户灌口。至2012年,灌口镇的年工业总产值达到300亿元,实现了传统农业到现代工业的跨越,逐步成为厦门市工业重镇。
2011年,灌口镇又抓住新一轮开发建设热潮,成为福建省小城镇综合改革建设试点镇和全国绿色低碳小城镇建设示范镇,近3年完成近百个项目,总投资120多亿元,实现城市化的跨越。本期起,本报特推出“走进灌口”系列报道。
2013年10月上旬,厦门市集美区灌口镇西部工业区,中国驰名商标正新轮胎工业城在这里建成投产,一条年产值超百亿元的汽车工业配套产品新生产线开始形成。与此同时,国家机动车辆检测中心、环保机动车污染控制中心、银华机械液压产业区等项目也在灌口镇建成,标志着灌口镇承接工业转移,大步迈向工业化,正成为厦门市的西部工业重镇。
抢抓历史机遇首建厦机械工业集中区
上个世纪八九十年代,厦门市的主要国企金龙客车、厦工机械、三圈日化、古龙食品等都挤在厦门岛内,由于受到狭小空间和场地的限制,企业的发展缓慢。2000年,厦门市委、市政府根据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的提议,决定岛内工业向岛外“突围”,一方面让岛内腾出更多的空间发展商贸旅游业,一方面带动岛外农村郊区的发展。
承接岛内工业转移,抢抓历史机遇。灌口镇党委、政府主要领导从中嗅到商机,与集美区委区政府主要领导的想法不谋而合,于是主动请缨。不久,集美区一份关于在灌口镇南部开辟工业区,承接岛内工业转移的报告文件送到了厦门市委、市政府领导手上。集美区和灌口镇在这份文件报告中陈述了开辟灌口工业区的几大优势。它是厦门市的西大门,紧靠前场铁路枢纽,连接马銮湾,交通便捷。它地理条件优越,适合大型机械制造业拓展发展空间,同时这里山地多、腹地大,绿色生态前景好。集美区和灌口镇的报告文件得到了金龙客车、厦工机械、三圈日化等大型国企老总们的认可,也很快得到厦门市委、市政府的肯定。于是一场开辟灌口工业集中区,承接厦门岛内工业转移的战役在灌口镇打响了。
根据方案,灌口南部工业集中区一期规划总面积12平方公里,重点建设金龙客车、厦工机械、三圈日化等大型国企工业园。土地涉及上头亭、铁山、陈井、深青、黄庄5个建制村。征地拆迁的重担落在灌口镇党委、政府头上。在厦门市委市政府和集美区委区政府的高度重视下,灌口镇采取包干分片、责任到人的办法,书记、镇长挂帅,10多个工作组进村入户,向群众宣讲开辟工业区,推动灌口镇农村工业化的现实意义,将厦门汽车工业城、厦工机械制造基地落户灌口的建设规划蓝图告诉群众,让群众理解城市化就在眼前。在此基础上,集美区和灌口镇认真兑现征地拆迁补偿、失地农民社会保障等政策,让群众吃“定心丸”。经过几个月的努力,征地拆迁工作顺利推进并实现按时交地,确保了工业厂房的建设。经过3年的努力,厦门岛内工业企业龙头金龙客车、厦工机械、三圈日化等全部搬迁到了灌口工业区,实现战略转移,至2010年,一期12平方公里的厦门机械工业集中区在灌口镇建成,170多家机械工业配套企业落户灌口,企业员工总数超过3万多人。2011年灌口镇的工业总产值达到268亿元,灌口镇成为厦门市的机械工业制造基地和国家汽车与零部件出口生产基地,国家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
灌口镇实现了工业化的第一次历史性跨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