厦门市和厦门大学成立市校合作工作联络小组
厦门支持厦大
■土地支持:厦大在厦门的两个校区土地面积近6500亩
■经费支持:近十年来累计投入近16亿元支持厦大发展
■另外,还在人才引进、学科发展、配套建设、教职工住房等方面给予厦大政策支持
厦大回报厦门
■除了人才支持外,厦大还开展决策咨询服务,打造海西“高级智库”,并承担各项科研项目
■厦大优先在厦门市进行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比如其研发的全球第一支戊肝疫苗已上市,生产线在厦门海沧生物医药园区建成投产等
厦门日报讯(记者李晓平)为推动美丽厦门战略规划实施和厦门大学实现“两个百年目标”,日前,厦门市和厦门大学成立市校合作工作联络小组。
工作联络小组每半年召开一次工作例会,进行专题协商,讨论提出市校合作总体工作思路和年度工作重点,收集汇总市校合作中需要解决的相关问题,对重大合作事项进行先期协商并提出意见建议,推动市校合作共同发展步入制度化、常态化轨道。
纳入全市规划
全方位支持厦门大学发展
厦门市与厦门大学合作的脚步从未间断过,早在2007年,厦门市与厦门大学签署市校战略合作协议,在“985工程”和“211工程”重点共建、翔安校区建设、共建厦大医学院和附属医院、国家大学科技园建设、科技合作、人才培养等方面进行了全方位合作,厦门市将厦大的改革和发展纳入全市的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
为厦门大学扩大办学空间、改善办学条件提供土地支持,厦门市将翔安校区建设等基本建设项目列入市重点建设工程。目前,厦大在厦门的两个校区土地面积近6500亩,为厦大的长远发展奠定了最基础的保障。2010年以来,通过旧房改造、立项建设等方式,全市共新批给厦门大学7个项目建设用地,在原厦大用地红线范围内批准了5个翻改扩建及增容项目,有力支持厦门大学本部及其翔安校区的发展。
在经费支持上,据统计,近十年来厦门市在“211工程”和“985工程”重点建设,在各类高层次人才项目、教育项目、科技项目等方面累计投入近16亿元支持厦门大学发展,力度之大,全国少有。
除了用地和资金方面的支持外,厦门市还在人才引进、学科发展、配套建设、教职工住房等方面给予厦大政策支持,包括支持学校创办嘉庚学院、软件学院;支持电子、信息、软件等工科院系建设;将厦门市科技中学、演武小学、音乐学校等列为厦门大学附属学校;支持厦大附属医院建设,按照医学学科发展的趋势和区域医疗服务的需求,共同确定医学院发展规划,将厦门市中山医院、第一医院等列为厦门大学医学院附属医院。此外,还通过提供保障性人才房等政策吸引人才,改善厦大教职工住房条件。
厦门大学的发展,得益于厦门的发展,得益于厦门的支持,也因为有了厦门大学,厦门这座城市才更有质量、更有品位。
提供智力支撑
促进科研成果就地转化
厦门大学也一直尽全力支持和帮助地方建设,有组织、有计划、有重点地服务厦门市社会经济发展,2010年,学校制定并实施了《服务厦门产业发展行动计划》。厦门大学校长朱崇实说:“厦门大学是一所国家的大学,但它首先是厦门的大学,每一步的发展都跟厦门密不可分。厦门对厦门大学的支持是全方位的、没有条件的、不遗余力的。厦大要为国家作贡献,首先要为厦门这座城市的经济和社会发展作贡献。”对于厦大和厦门的关系,朱崇实说,可以用“骨肉相连,水乳交融”来形容,这是一个城市和一所大学共生共存共发展的典范。
除了为厦门社会经济发展提供强大的人才支持外,厦大还开展决策咨询服务,打造海西“高级智库”,围绕厦门市社会经济发展中的重大理论与实践问题,为市委市政府科学决策提供了有力的智力支撑。另外,厦大承担省、市及各级部门机构和大中小企业的文科横向科研项目570多个,立项经费超过1亿元。
同时,厦大根据厦门市产业发展需求,加强工科建设,优先在厦门市进行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厦大科研人员花费14年研发的全球第一支戊肝疫苗已经上市,现在戊肝疫苗的生产线已在厦门海沧生物医药园区建成投产。今年六月初,在国家北斗产业化应用示范基地落户厦门的消息公之于众后,厦大参与国家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的工作也随之公开。联合共建的“厦门大学国家大学科技园”充分融合厦门市与厦门大学成熟的产业和学科资源,使大学科技园成为区域经济发展和技术进步的重要创新源泉。此外,厦大还与中航集团、大唐国际、中广核、中国电子、中国医药集团等大型企业签署了战略合作协议,促进项目落地厦门,努力打开地方与大型企业之间的战略新通道。
在美丽厦门战略规划实施中,厦门将迎来新一轮发展机遇,厦门大学也将紧紧抓住这个机遇,加强新学科建设,充分发挥科研、人才和智力优势,让美丽厦门山更绿、水更清、空气更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