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南网8月27日讯(福建日报厦门观察记者)饮用水源地,将再也看不到动物的粪便、遗弃的垃圾,甚至周边人们生产、生活的痕迹也将被抹除。因为在这一区域,不远的将来可望被划上一条“生态红线”,绝不容许人为破坏。 “生态红线”的概念,实际上在前不久厦门市召开的“美丽厦门”战略规划研讨会上,也频频被专家提及。14日至25日,《厦门经济特区生态文明建设条例(草案)》(以下简称《条例(草案)》)正式向社会公布,并公开征求市民意见,“生态红线”正是其中的一个亮眼词汇。 除此以外,溪流、山地、空气等的保护举措,也将被正式列入法规。它们之所以受到关注,正是因为它们与市民的生活、与厦门的发展息息相关。 红线内违规罚重金 在专家们的眼里,“生态红线”无疑是特定区域生态环境的保护神。《条例(草案)》显示,一级饮用水源保护区、水土流失重点预防区和重点治理区、洪水调蓄区、维护生态系统完整性的生态廊道和绿地等重要生态功能区,海拔50米以上并且无人居住的山地等生态敏感区或脆弱区,自然保护区、珍稀物种保护区等,应当划定“生态红线”。 今后在生态红线范围内违规活动,后果很严重——相关部门将对其处以十万元以下罚款。据介绍,从事与生态保护、改善无关的项目开发,以及其他可能损害生态环境的活动,都属于“违规活动”。 值得关注的是,今后,厦门市城乡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生态功能区划和环境功能区划等,也都应当遵守“生态红线”。 多区域禁止开山采石 岛外山区的开山采石,似乎司空见惯,但这种行为将被扭转——国道、省道、高速公路、铁路等交通设施两侧和机场、车站、湖泊、水库周边进行的开山采石活动今后将被严格禁止。 同样受到控制的,是未来厦门的围填海造地规模。以此保护滨海自然岸线,防止过度开发对海洋环境和资源的破坏。此外,《条例(草案)》还对厦门市海域进行的水产养殖、开采海砂以及在中华白海豚保护区、文昌鱼保护区的捕捞行为“说不”。 大屿岛白鹭自然保护区、中华白海豚自然保护区、文昌鱼自然保护区、五缘湾栗喉蜂虎自然保护区在《条例(草案)》中被提升到重要地位。今后,政府部门还可以根据需要在珍稀物种繁殖地内设立临时性禁入区。 |
相关阅读:
- [ 08-21]城镇化建设中的生态文明 委员建议严格环境准入制
- [ 08-16]民进福建省平潭支部调研岚岛生态文明
- [ 08-15]厦门拟控制机动车总量增长 生态文明建设邀您参与
- [ 08-14]生态文明第一单将落户福建 多家上市公司受益
- [ 08-12]莆田法院服务生态文明 积极化解涉林纠纷案件
- [ 08-10]长汀列入全国水生态文明城市建设试点
- [ 08-05]漳州以生态文明建设引领文明城市创建纪实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大 中 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