鼓浪屿不留人 “生”没有妇产科“死”没有太平间
每次游客高峰之后,都留给这个小岛沉重的垃圾 延伸调查 游客暴增 挤走原住民 是谁赶走了鼓浪屿的原住民?与其说赶走,不如说挤走。 2003年,进鼓浪屿的人只有425万人次。在这之后的5年时间里,鼓浪屿游客量平稳增长,到了2008年,501万人次,比增4%;2009年,514万人次,比增9%。 转折点出现在2010年。那年4月,福厦动车开通,进鼓浪屿的人猛增至633万人次,比增39%;2011年,866万人次;2012年,1136万人次,10月2日当天接待游客超过12万人次,创历史新高。 爆棚式增长的游客量,一次次考验着鼓浪屿有限的承载空间,也迫使原住民无奈迁出:喇叭噪音取代了音乐声,游客的涌入抬高了物价,外来人口的涌入也破坏了社区构成。 厦门市图书馆原副馆长陈峰,出生、成长都在鼓浪屿。去年“十一”为了躲避黄金周客流,陈峰和家人一直到10月6日才敢上岛。退休后,他仅保留了“岛民”的户口身份,却选择住在厦门市区。 旅游商业过浓 撵走原住民 65岁的陈姨,推着一小车菜,从鼓浪屿钢琴码头下船。和其他一起上岛的数百名游客不同,下船后,她径直回家准备晚饭。 这一小车菜,是从厦门岛买回来的。陈姨,鼓浪屿原住民。这两年,随着游客的激增,物价不断上涨,陈姨和很多原住民一样都选择到厦门岛买菜。“算下来,每个月的生活成本要比厦门岛内高三四百元。”陈姨说,原本服务于居民的店铺也开始转型做游客生意了,鼓浪屿的社区功能正在逐步退化。“没有品牌店、没有大百货,岛上的生活变得不方便起来,连许多生活用品也要到厦门购买。”原住民纷纷抱怨。 著名诗人舒婷,也有过抱怨。台风刮破了舒婷家里的玻璃,岛上无店可买。她被迫坐船过渡到厦门购买,然后再雇人运至岛上安装;要干洗的衣服也无处解决,她要送到厦门岛内的干洗店。因为鼓浪屿唯一的一家干洗店已经关门了。 |
- 2013-08-24鼓浪屿最大钉子户被拆 最严整治开出"第一刀"
- 2013-08-24鼓浪屿常住原住民仅剩8000人 多为老人
- 2013-08-24鼓浪屿将排查3000店铺 严查违法开店、违法经营
- 2013-08-24鼓浪屿常住原住民只剩8000多名:年轻的都去了市区
- 2013-08-24鼓浪屿最大钉子户被拆 最严整治开出"第一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