夹缝中生存亏本举债仍办学不辍 尽管厦门努力挖潜扩容,但公办校“僧多粥少”,不少外来娃仍无法进入公办校。玉秀小学虽小,却受到了打工者的欢迎,学生也越来越多。 2000年12月,学校搬迁到泥窟社,并于2002年投资建成正规的教学大楼,占地面积5000平方米。到2004年,学生发展到了1000人,师资力量也跟着扩大。2005年,由于政策的调整,玉秀小学升格为中学。与此同时,1000多个小学生被分流出去了,万秀红夫妇的损失至少在100万元以上,更要命的是,一切又要从头再来。 就在这时,受多方面因素影响,学校的生源流失了不少,2010年一度只剩下不到200名学生。从2010年到2012年,学校亏本50多万元,“几乎撑不下去了”。 夫妇俩曾想放弃,转型做养老公寓等社会公益事业,但咬咬牙还是坚持了下来,“村民借钱给我们,社区也暂缓收我们的租金,关键是,我们不能辜负了孩子求知的眼神”。 2009年,同为外来工子女学校的向科小学校舍租约到期。考虑到已有学生的就学问题,有关部门牵线把“向科小学”引入由玉秀中学代管。但此举因属“违规”导致200多名小学生没有学籍,最后,经思明区教育局协调,才得以解决。如今,玉秀中学只是把校舍租给向科小学收点房租,经营压力依然很大。 不含向科小学的学生在内,玉秀中学的学生才仅500多人。荣继达说,“一般要600多名学生才能持平”。即使如此,碰上家庭困难的孩子,学校照样给予减免学费,每年学校减免及被欠的学费也有将近万元。 与利润相比,万秀红更担忧的是微薄的薪酬留不住教师。于是,她一方面通过规范办学,让老师对学校产生认同感,另一方面则对教师以情留人。“他俩真的是在做教育,不是做生意。”一位江西籍的老师说,他之所以坚持下来,就是被校长夫妇对教育事业的热爱所感动。 由于学生来自四面八方,水平也参差不齐,老师在教学时就要分层次备课,有时还得进行个别辅导。在荣继达看来,很多进城务工者根本无暇管顾孩子,更别谈对孩子的未来有什么规划,“家庭教育的缺失,只能靠学校来弥补了”。 |
相关阅读:
- [ 07-30]福建泉州打造对台人才交流合作示范区
- [ 07-21]中国空军新型教练机首次进行全武器使用试飞
- [ 07-21]西安市政府约谈校长 违规乱收费一律先免职后追责
- [ 06-26]金山江夏小学明年投用 办学规模达30个班级
- [ 06-23]马英九高中母校“独霸全台”
- [ 06-16]内地与香港合办大学招生改革 千五人参加入学测试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大 中 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