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不辜负孩子们求知的眼神” 四川“草根夫妻”在厦举债办学14年
一开学,万秀红就抽查学生的功课。 东南网8月23日报道(福建日报《厦门观察》记者 林泽贵文/图) 维修校舍、接待报名的学生……这几天,万秀红和丈夫荣继达忙得团团转,但他们累并快乐着——这对外来工“草根夫妻”14年前在城中村创办的学校,从最初48名学生发展到目前近千名的规模,一度成为厦门思明区最大的农民工子弟学校。 他们的学校原先叫玉秀小学,2005年升格为玉秀中学。14年间,虽然也曾负债累累、困难重重,但万秀红和荣继达还是坚持了下来。“让更多的外来工子女有书读!”万秀红说,这是他们的心愿。 女儿求学难矢志创办农民工子弟校 从吕岭路一路向东,走进“古地石社站南”公交站后面的泥窟社,就到玉秀中学了。这里是典型的城中村,属于思明区洪文社区,两栋正规教学楼跟周边的民房巧妙地围成了一个天然的院落,使得玉秀中学看起来仿佛一所封闭式的学校。 办学之路,万秀红夫妇开始得有些偶然。 1994年,荣继达从四川老家到厦门当翻译,“觉得这里的舞台比家乡大”,便让当英语教师的妻子一起过来。到厦门后,万秀红在民办学校当过教师,“临时工,对未来很迷茫”。 1998年,万秀红又把7岁的女儿接来厦门上学,但由于户口不在本地,女儿的上学问题让他们费尽了周折。 “女儿的经历让我意识到,大批外来工子女在厦门无处就读,如果办一所学校,这些孩子不就有书读了吗?”万秀红的想法得到了丈夫的支持。 于是,夫妇俩从老家筹措8万元,招聘了6个教师,在洪文社区石村租了几间民房,便张罗起了自己的小学。为了省钱,窗帘,万秀红自己做;砌墙、刷白灰、抹水泥黑板,夫妇俩亲自操刀,“砖砌得歪歪扭扭,墙刷得花一块白一块”……回忆往事,万秀红夫妇感慨万千。 经过近一年的准备,1999年9月1日,玉秀小学诞生了,“当时全校只有四个年级48名学生,最小的班级只有两名学生”。 |
相关阅读:
- [ 07-30]福建泉州打造对台人才交流合作示范区
- [ 07-21]中国空军新型教练机首次进行全武器使用试飞
- [ 07-21]西安市政府约谈校长 违规乱收费一律先免职后追责
- [ 06-26]金山江夏小学明年投用 办学规模达30个班级
- [ 06-23]马英九高中母校“独霸全台”
- [ 06-16]内地与香港合办大学招生改革 千五人参加入学测试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大 中 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