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子假冒干警 以办案为由要他人打钱到指定账户
■记者观察■ 公民信息泄露致诈骗高发 本报记者 安海涛 在本案中,庄某、赖某冒充国家公职人员向公民进行电信诈骗,如果没有公民的具体资料,他们很容易引起被害人警惕。多个被害人报案后也强调,对方拥有自己准确的姓名、工作、家庭住址等情况,正是这些翔实准确的身份信息让他们上当受骗。 这些犯罪分子到底从何处得到公民的具体信息?据赖某在公安机关讯问时供述,他通过向街边制售假身份证的小摊贩购买,当时对方提供U盘给他,里面记载了客户资料一览表,内容是客户的姓名、身份证号码、购买楼盘的项目、资产收入、住址、联系电话等信息。对方表示,这些资料也是自己通过一些物业人员、银行人员购买的。 记者经过调查发现,网络注册、购买意向登记、办理银行卡等均是泄露身份信息的重要渠道。一旦公民接受类似服务,被索要真实的身份信息,他们都觉得这是一种必不可少的程序,就如实填写了身份证号码、联系电话甚至是家庭或工作地址。记者从公安部门以及工商部门了解到,由于公民对外公布个人信息的渠道很多,目前很难找到证据说明是谁泄露的身份信息。 面对此情况,对于公民而言,首先要注意保护好自己的真实资料,不要随便填写街头调查、用户登记等内容。如果确需登记的情况下,要问清楚对方的用途,并强调如果丢失信息要求对方负责等。而相关部门要加快信息保护立法,将公民隐私信息保护提上议程。 |
相关新闻
- 2013-06-25"美女"原是糙汉子!小伙扮美女网上招嫖讹"定金"
- 2013-02-22假冒女生行诈骗 夫妻双双进牢房
- 2012-08-24高中生假冒检察官 诈4人得款500多万新台币
- 2012-05-28记者揭电视所播神药猫腻 假冒中医院名义诈骗
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