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沧文明指数跃升全省第二
晨报记者 陈天笑 邱雅萍 实习生 杨婷婷 “城事”如“人事”。林立的楼宇与环绕的山水,通达的路桥与闲适的“绿道”,不经意间跳跃出的色彩与人文,构成了一座城市的面孔、血脉与灵魂。人们发现,“大气、大美、大雅”的气质已悄然融入海沧的城市血液,随之而来的,是一次又一次的“蝶变”。海沧城建不仅突出“共谋、共建、共治”,同时还突出“共享”,美好环境缔造出的和谐社会取得了新佳绩。一条消息飞来:今年海沧在全省城市文明程度指数测评中取得第二名,仅以微弱劣势屈居“老牌劲旅”思明区之后。同时,海沧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测评夺得全省“三连冠”。 今年以来海沧新城固投持续领先,上半年14项指标领跑,再到文明创建的历史突破,目不暇接的“成绩单”带来的振奋之余,海沧人更多呈现的是一种从容和审视。人们开始思考,是什么样的土壤孕育了持续的“海沧活力”,什么样的发展方式是值得共同缔造和坚持的? 为此,晨报特派记者走上海沧街头,以实地调查的形式,寻找海沧“城之变”的答案。 问 海沧变了吗? “不变”生“万变” 海沧变了吗?这似乎有一个显而易见的答案。无论是拔地而起的楼宇大厦,还是美似岛内的绿道系统,或是街头随处可见的“小红帽”,都诠释着“日新月异”的概念。然而,一些“老海沧”给出的答案则并不简单。 “海沧一直是这样,没怎么变。”周晓勇语出惊人。他从重庆移居海沧已有十几年,如今搬进楼中楼的他谈笑风生,常自诩“老海沧”。在他眼中,海沧一直是“跳跃的”、“新锐的”。“感觉海沧一直是新区,常有高楼建起,常有绿树植下。”许多人对此颇有共鸣,感觉海沧“设区”犹在昨日,实则已走过十年春秋。一年喷薄,三年追风,十年一剑,一脉相承的城市理念,让海沧由闽南小渔村,出落成一个现代化“潮城”。这里已成为厦门近年人气上升最快的区,对市民来说,这种“不变之变”成为他们“不辞长做海沧人”的动力。 |
- 2013-08-07海沧大桥七块警示牌减不下车速 建议安装测速探头
- 2013-08-06“类似岛内 胜似岛内”——海沧文明创建的不懈追求
- 2013-08-06厦门海沧大桥进岛岔道口 小车撞护栏起火烧死司机
- 2013-08-06厦门海沧大桥分号限行首日 八千辆车涌上桥致拥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