厦门避难场所问题多 数量少,分布不均,知晓率低
东南网7月26日讯(海峡导报记者 黄智敏 实习生 庄泷盛文/图)22日,甘肃定西发生6.6级地震,导致人员伤亡严重。 厦门邻近地震多发的台湾海峡,历史上也曾发生过破坏性地震。但导报记者调查发现,市民们对地震避难场所的知晓率并不高;也有人大代表指出,42处的数量,还远不能满足300多万市民的需要。 一问 避难场所在哪,你知道吗? 昨日,导报记者随机采访了10位市民,其中只有4位知道地震避难场所在哪。“我们的宣传工作做得还不太够。”对此,厦门市地震局局长毛松林这么说。 毛松林介绍,市地震局编印了《厦门市地震应急避难场所指南》,目前岛内卷已完成,岛外卷还在编制。《指南》标明岛内各个应急避难场所的位置和各项功能等。 市地震局的目标是,免费分发《指南》给市民,力争每户一册。 毛松林说,由于人手和经费有限,推广速度就慢了。 二问 避难场所的应急设施在哪? 一位受访市民说,她家附近的白鹭洲公园是地震避难场所,但除了挂几块牌子外,并没有看到不同之处。 就此,毛松林解释说,全市42处地震避难场所,都是严格按照国家标准建设的,配套有应急棚宿区、应急医疗救助站、应急供水和供电系统等设施。有的应急设施比较隐蔽,市民们不易察觉。 比如,应急供水系统,就是打一口水井,接上供水管道,上面用草坪盖起来。当紧急情况发生时,只要揭开草皮和盖板就可以使用了。 昨天中午,导报记者在白鹭洲公园探访位于这里的地震避难场所,应急配套设施等都已配套完成,在公园入口处还有地理位置指示牌。 毛松林表示,地震避难场所还与民政部门及超市、医院等挂钩,万一发生地震,可迅速启动救援,统一调配储备物资等。 三问 42个避难场所够用吗? 42个地震避难场所,可以容纳数十万市民应急避难。但和全市300多万人口相比,这只是少数。导报记者也注意到,现有的42个避难场所,岛内岛外各一半,主要集中在城区,广大的农村、山区几乎没有分布。 毛松林称,42个避难场所主要是针对部分房屋在地震中遭受损害无法居住的市民,而不是全体市民,下一步将根据城市发展规划和居民分布,适当改进、完善,并适时新建一部分。“42个地震避难场所不够用。”市人大常委会委员、民盟厦门市委副主委朱奖怀直言,厦门不少城区建筑和人口密度很高,比如江头片区,只有一个江头公园避难场所,一旦发生地震,大量人群的疏散安置将成难题。
|
- 2013-07-07泉州市2013—2015年再建95处地震应急避难场所
- 2013-06-30强震多发地河北将应急避难场所建设纳入城乡规划
- 2013-05-31福建省:关于地震应急避难场所建设通知
- 2013-05-31地震避难场所纳入城乡规划 泉洛阳桥迎960岁生日
- 2013-05-31福建拟规定:地震应急避难场所建设应纳入城乡规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