厦门城中村为何逢大雨必涝? 排洪系统存三大硬伤
前埔村在暴雨中被淹(资料图) 东南网7月26日讯(海峡导报记者 易福进 骆余民 陈思亲 实习生 官建洪/文 沈威/图)昨日,导报记者接到岛内“城中村”前埔社区居民的一份“泣诉书”。 连日来,导报追问“厦门为何涝了又涝”系列报道,让连连被内涝“伤害”的居民感同身受。这几年,该社区几乎是逢大雨必涝,他们呼吁有关部门别忘了“城中村”这一重灾区。 其实,不仅前埔社区,岛内的岭兜社区、围里社区、钟宅社区、高林社区、西潘社区等一系列“城中村”,同样饱受内涝的困扰。 昨日,导报记者走进厦门这些城中村,探寻这些重灾区背后近乎共同的硬伤。 硬伤1 排洪沟频频被“吞噬” 城中村,房子建得密集,原本可“饮水”的田地、草地近乎消失殆尽,排洪压力不断加大。 但与此同时,承担城中村泄洪的排洪沟,却不断被“瘦身”。 在前埔社区,村民林先生的家旁,还有一段小溪,污水、雨水就在小溪流。 “以往小溪是直通大海的,想流多少就多少,从没被淹过。”林先生说,会展中心建设后,明渠被截断,改由地下排洪沟;近年,又修了环岛干道,排洪沟又被改来改去。而每次一改,排洪沟都在变小,排水能力跟着下降。 同样,在岭兜社区,一位居住了50多年的村民何女士向导报记者回忆,村里原本有又大又宽的排水明沟,这些年,随着周边地区的开发建设,这些明沟已被破坏殆尽,而新的排洪沟不见踪影,只能靠一些地下小水沟排水,每次只要雨势稍大些,村里必定会被水淹。 更明显的对比在西潘社区。其西侧原本有一条排水明渠,断面达2.5米×1.5米,但导报记者再次走访获悉,其已被改成了一条管径仅400毫米的排水管,行洪能力大幅下降。加上金山小区周边的雨水常常直接“越进”西潘社区,内外交逼使西潘在强降雨来临时常常成为“泽国”。 |
相关新闻
- 2013-07-24"西马仑"让厦门多地水漫金山 暴露排洪系统薄弱环节
- 2013-05-17厦门多数排洪系统建造于80年代
- 2013-05-17一场暴雨冲出了什么?厦多数排洪系统服役超30年
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