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南网7月23日讯(福建日报厦门观察记者 杨珊珊 田圆)每逢暴雨季节,位于九龙江入海口的厦门岛都不可避免地遭遇大量海漂垃圾来袭的尴尬。如何消除海上垃圾?除了海陆联合打捞,协调九龙江沿岸各市从源头治理被认为是治本之道,但是为何至今难以开展? 美丽海滩遭遇“垃圾劫难” 21日,记者在环岛路看到:沙滩上遍布树枝、水浮莲、泡沫塑料,甚至还有腐烂发臭的死猪。台风暴雨留下的烂摊子,愁坏了游客和环卫工人。 “台风一过我们就来清理了,这已经是第三天了。”思明区环卫工人张大姐说,“每天早上六点半不到就开始工作,晚上要加班到七八点才能下班。”她已记不清楚自己一天究竟清理了多少垃圾,只知道第二天海浪依然会带来很多新的垃圾。 在沙滩上,大量上岸的海漂垃圾只能依靠人工清扫,而远处海面上,几艘打捞船也在紧张地打捞着漂浮海面的垃圾。台风过后,厦门海上环卫管理站就迅速启动了应急保洁预案。思明区环卫处滨海环卫所一名陈姓负责人介绍说,每天卡车至少要来回四趟,才能将当天的垃圾运往垃圾场,而这样紧张的清理工作一般要持续一个星期。 垃圾来自九龙江流域 据厦门市市容环卫处负责人李晓介绍,有统计显示,厦门海域海漂垃圾约80%来自九龙江流域。九龙江流经多个地区,沿岸地区的生活垃圾、近岸海域养殖和船舶倾倒的垃圾、沿海工业企业产生的废弃物等是海漂垃圾的主要来源。环保部门公布的数据显示,九龙江流域内港道、江面堤岸日产垃圾约230吨,特别是在暴雨天气下,大量垃圾顺流而下,滞留在厦门周边海域。 “厦门的海域面积共392平方公里,我们海上环卫管理站负责整个厦门海域的保洁工作,但以我们的硬件配置和人员力量等条件,只能负责码头附近60平方公里海域的日常保洁工作,还不到厦门总体海域面积的六分之一。”李晓坦言。目前,厦门海上环卫站只有西堤环卫码头和五通临时码头两个中转点,仅有4艘机械化收运船,以及11艘用于人工打捞的小木船,80多名工作人员,每天清理垃圾70多吨。 “现在主要是在鼓浪屿周边海域和五通海域作业。”李晓介绍,由于环卫站不具备夜间工作的条件,加上海上作业对人员的专业性、技术性要求高,很难临时抽调人员支持,诸如台风之类的恶劣天气后,全站的工作人员只能在白天12个小时内超负荷工作。“海水一天有两次涨退潮,到夜晚我们停止工作了,海水又会把垃圾冲上岸边。”李晓无奈地说。 |
相关阅读:
- [ 07-22]海漂垃圾再入侵 沙滩变成“垃圾场”(图)
- [ 07-16]大批海漂垃圾再袭环岛路 主要是水浮莲、杂草等
- [ 06-15]连日降雨"推"来垃圾 海漂垃圾再袭环岛路
- [ 05-24]福安溪尾镇:投资60万元治理海漂垃圾
- [ 03-07]志愿者在三都澳海域举行海漂垃圾打捞行动
- [ 02-19]长乐有群湿地清洁工 打捞海漂垃圾让濒危鸟过冬
- [ 05-16]宁德全市22个沿海乡镇建立海漂垃圾清理队伍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大 中 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