拆祖屋建侨宅
这座侨宅的建造者是旅居缅甸的华侨陈体胖先生,现主人是陈体胖的孙子陈必文,而他们一家早已搬至别处,只有陈必文的侄儿仍住在此处。“我的祖父在光绪年间去了缅甸,后来我父亲20岁左右回到集美。”陈必文回忆说,他的父亲陈明第回到故乡后,先后就读于当时的集美商校、上海吴淞公学,后又参加了抗日义勇军。
门上“颍川”两字是陈氏灯号。
陈必文告诉记者,这座侨宅所在的地方原是陈家祖屋,他的祖父拆了破旧的祖屋,再按照鼓浪屿八卦楼的模样新建了这座宅子。1947年翻修时,屋顶的“八卦”被拆掉。
海外运回钢筋
站在二楼的小廊,抬头可见方形的天窗。天窗旁有一块地方石灰剥落,露出钢筋,记者细看,钢筋竟是扁平状的,约5厘米宽、1厘米厚。
“建造时,钢筋都是从海外运回来的,货船运至码头,再由工人挑进来。”陈必文说,一楼厅门上的五彩玻璃,也都是精挑细选后再漂洋过海而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