刮风下雨咱"照灸" "初伏"日7000多市民做三伏灸
原标题:刮风下雨 咱们“照灸” 昨日“初伏”,7000多人次做“三伏灸”挤爆各大医院 东南网7月14日讯(海峡导报记者 鲍娜 通讯员 张旭灿 张大勇/文 张向阳/图)昨天是三伏的“初伏”,由于台风“苏力”发威,厦门迎来近几年来最清凉的初伏。不过,大风大雨并没有阻挡人们的脚步,厦门市多家医院都挤满了做“三伏灸”的市民。 其中,厦门市中医院接待了6000余位“三伏灸”患者,医院门前的主干道一度因此而拥堵。再算上中山医院湖里分院、仙岳医院等厦门其它几家开展“三伏灸”的医院在内,全市超过7000人次接受了这项传统的中医治疗。 6000患者挤爆中医院 从昨天早上5点半开始,就有市民赶到中医院排队了。直到中午快11点,一楼大厅的长队仍然排到大门口。“我们医院开展‘三伏灸’已经有50多年历史了,今天来做‘三伏灸’的人数,跟去年差不多,儿科接待了2500人左右,针灸科3500人左右,再加上陪伴儿童一起来的家长,人太多了,仙岳路都堵上了。”昨天傍晚,中医院的工作人员透露说。 仙岳路中医院门前的交通,也因此发生较长时间的拥堵,直到下午1点左右才得以缓解。 三伏前赶做上万个艾柱 除中医院外,当前厦门多家医院也开展了“三伏灸”这项传统项目。昨天上午10点多,在仙岳医院三楼走廊里,弥漫着浓浓的艾草香气,男、女患者分别被安排在两个独立的治疗室,接受治疗。包括医生、护士在内的20多名医护人员,各有分工,井然有序地为患者服务。 记者在现场看到,治疗时成年患者需要将背部裸露,趴在治疗床上,然后医生会先将姜片放置在相关穴位,再将艾柱放置在姜片上,用香点燃。仙岳医院中西医结合科黄志源医生介绍,这种做法叫做“隔姜灸”,中医理论认为艾灸具有温经散寒、行气通络、升举阳气等作用,治疗效果更为显著。在“三伏”到来前,护士已经赶做了上万个小“艾柱”。 中医科医生提醒患者,在敷贴期间,皮肤出现潮红或起小水疱,属正常现象,请患者不要抓破,禁止用肥皂擦洗,如出现水疱较大甚至水疱破裂,请及时到医院处理。贴药10个小时内不宜冲凉;禁洗冷水及游泳,禁对风扇直吹及空调温度太低,避免感冒。 |
- 2013-07-14台风天降温 三伏灸热度不减
- 2013-07-13冬病夏治效果好 传统保健“三伏灸”受青睐
- 2013-07-10周六迎酷暑"初伏" 专家:三伏灸不是人人都可以做
- 2013-07-07三伏灸最好打“持久战” 敷贴后最好不要去空调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