厦门市多措并举节约集约用地 让寸土变寸金
链接 创新用地模式 五大举措 提升集约化程度 伴随着跨岛发展和厦漳泉同城化发展进程的加快,厦门可用新增建设用地规模已日益趋紧,厦门市始终坚持以加快转变土地利用方式促进经济发展的质量和效益的提升,在节约集约用地内涵挖潜上下功夫,不断创新土地利用模式和机制,积极探索土地深度开发和利用。 举措 [1] 综合开发利用,提高用地效率 近年来,厦门市大力提高建设用地综合利用效率,及时推出城市综合体为土地减负,将商业、办公、酒店、住宅等多项功能综合进行开发。2012年,共推出11宗综合体用地,用地面积80.47公顷,总建筑面积达到232万平方米,综合容积率为3.05,且大大缩短城市各功能空间之间的距离,减少功能链接的土地需求,使土地能够得到统一的规划和开发利用。采取多样化措施,促进土地的综合开发利用,结合汽车站、公交场站(枢纽站)建设保障性住房、商品房;多家电信运营商共建交换机房;在工业集中区、机场、码头等区域,集中建设服务该区域的集体宿舍;充分利用桥梁下方空地建设停车场;开发城市地下空间,地下停车库、地下交通和公共设施、地下商城等项目逐渐增多,充分利用有限的土地空间。 举措 [2] 实施差异供地,完善市场配置 实行不同用途用地差异化供地方式,坚持和完善区别对待、有保有压的差别化供地政策。对商业、娱乐、普通住宅按“价高者得”原则,主要采取拍卖方式供地;新增会展业、物流、软件及信息服务业、养老设施用地、文化产业用地,实行“一地一策”确定招拍挂起始价。对于旅游景区开发、游艇基地等市场竞争性不强、产业带动作用明显的项目用地,实行挂牌(预申请)出让。 举措 [3] 细化指标管理,优化资源配置 通过建立和完善土地利用年度计划的精细化管理制度,按照“总量控制、市区统筹、年初摸底、中期调剂、年底考核”的方式,把年度土地利用计划和招商引资相结合,创新和规范土地利用计划指标管理和监督制度,加强项目用地效益考核和指标调剂,促进土地节约集约利用。探索对经营性基础设施和社会事业用地逐步实行有偿使用,在坚持“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下,探索多样化的国有土地使用权公开出让方式,创新和完善土地资源市场配置机制,以资源的有偿使用和市场化配置促进节约集约利用。 |
- 2013-06-18国土部:全面推进集约用地 四类土地是主攻方向
- 2013-01-21大田集约用地考核位居全省第一
- 2012-09-13国土资源部:严控土地使用标准 促节约集约用地
- 2012-05-15泉州开发区孵化模式集约用地 创出高“亩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