厦门路边停车收费藏四大"漏洞" 收费员有灰色收入
东南网6月24日讯(海峡导报记者 骆余民 易福进 实习生 官建洪/文)还记得,厦门路边停车位准备开始收费时,多家停车位管理公司在喊“招不到收费员”。 而谁想到,不到一年,一些路段的“收费员”岗位,如今竟也成了“肥差”——— 有收费员自曝称,部分人一个月灰色收入近5000元。 今年3月以来,厦门路边停车费“涨价”。厦门路边7302个收费停车位在给车主带来便利的同时,其收费、管理模式等不够透明甚至暗藏漏洞、猫腻等,也一直饱受诟病。 连日来,导报记者暗访了多个路边停车点,对路边停车费的漏洞进行调查。导报记者调查发现,人工收费背景下的分包制、轮换制、巡查制、发票制等,确实易给不少路边收费员带来诱惑,带来了一笔可观的灰色收入。 漏洞1 分包制 超出“任务”部分易被私吞 根据之前披露的数据,厦门的城市收费道路162条,提供停车泊位7302个。 而这7302个车位,像责任田一样,不仅被分包到区、街道办、相关管理公司,导报记者调查获悉,其甚至被“分包”到具体的收费员。 如,在某繁华街区,4名收费员“轮班”,分包到33个车位。根据公司的规定,其每月的基本任务约为两万元。也就是说,每个车位每月至少营业600元,每天约20元。这对于收费员来说,难度不算大。 这些底薪约为1500元的收费员,更为关注的是“抽成”。 导报记者调查获悉,由于上级管理部门严禁从停车费收取中抽成,有关管理则换一种形式,将“抽成”改为绩效奖。如上述收费员,若完成基本任务,超出部分,则按10%的比例领取奖金,即多收1000元,就可多领100元。而即便完不成任务,其实对底薪影响也很小。 但多名收费员直言,“漏洞”其实也就出在这里。尽管每家管理公司对每一片区、每月的收费总额都会有相应的考核值,但其实人为带来的偏差不小。他举例,一个停车位,一个小时可能只周转一次,但运气好的话,也可周转两三次,“在完成任务的前提下,有人就看不上那10%的抽成。而由于收完的停车费可以一周交一次,为此有人就会想方设法‘私吞’点。” 对此,一名在某大排档门口的收费员也坦言,差的话一个月多赚个三五百块,有时可多赚个千把块。 |
- 2013-06-21莆田公共停车收费管理入不敷出 20天亏5万
- 2013-06-19植物园西大门停车收费标准翻番
- 2013-06-19厦门植物园西大门停车收费标准翻番 不设封顶收费
- 2013-06-04莆田停车收费管理问题多 人行道成“车停道”
- 2013-05-20福州拟调整物业小区停车收费标准 无车位按次收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