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名学者孙绍振教授点评高考作文:好命题也有败笔
命题有明显缺陷 把诗人的结论告诉考生 这个题目想象的空间很大,不但是情感的,而且是理性的空间。但是,很可惜,命题者对想象的伟大作用有些漠然,造成题目明显的缺陷,那就是把诗人的结论告诉了考生:为了拒绝这种“自由”,作者愿变成一段树根,深深地扎进地层。在自由与现实的矛盾中,把矛盾的主要方面确定为现实,为了现实,宁愿牺牲自由,这在顾城的作品中,诗的境界是比较低俗的。当然,这样的思想不是不可作为命题的材料,但是,把这样的思想明确地显示出来,就肯定变成规定考生立论的题旨。这有点煞风景,把这样的思想,规定为文章的主题,考生还有什么空间自主立意,还有什么个性独特的发挥空间呢? 差别显而易见 上海北京安徽命题较优秀 这样的命题和比较优秀的命题相比,差别就显而易见了。 例如上海卷:生活中,大家往往努力做自己认为重要的事情,但世界上似乎还有更重要的事。这种现象普遍存在,人们对此的思考也不尽相同。请选取一个角度,写一篇文章,谈谈你的思考。 这个题目把重要的和不重要的矛盾提供给考生,富于哲学的思辨性,对于一般考生的挑战性很强,但如果能够抓住个体的重要性和世界的重要性的矛盾和转化的条件,思路就可能打开,阐释就不太可能流于肤浅。 又如安徽卷:萧伯纳名言“一般人只看到已经发生的事情而说为什么如此呢?我却梦想从未有过的事物,并问自己为什么不能呢?” 这个题目的挑战性更强,和上海卷一样,没有像一般命题那样提供感性材料,完全是抽象的议论,做这样的题目,一要有比较深刻的思辨能力,二要对广泛的感性生活有相当的概括力,才能形成论点,从而在引述感性事迹、格言中层层深入地展开分析,文章才能不但有血有肉,而且有深度。 再如北京卷:爱迪生如何看手机。材料为两个科学家对话,爱迪生回到21世纪对手机怎么看。 这个题目矛盾比较隐蔽,有一定难度,在不同的历史发展水平上,先进如爱迪生,到了21世纪,可能连很普及很简单的操作都难以完成。能这样提出问题就能进入辩证的思考,既要有历史观念,又要有进化的观念。历史的伟人在后来进化的环境中好像是落伍了,但是,历史伟人的贡献恰恰是今日科学发达的阶梯。 从这个意义上说,我们福建的命题还有巨大的发展空间。 |
- 2013-06-08李克强错峰考察为高考生让路 特意叮嘱晚些出发
- 2013-06-08专家建议高考打破分省录取制度
- 2013-06-08异地高考“首秀”遇冷 实际报名人数只有预计一成
- 2013-06-08高考试卷押送揭秘:押运车装GPS 途中警方保护
- 2013-06-08中国高考河南样本:城乡学生的退路与前途
- 2013-06-07记者连线:厦门公交起火 BRT中有数位高考生
- 2013-06-07一线教师解读福建高考作文:题目存在特殊性 入题容易高分难
- 2013-06-07厦门公交车爆炸伤者多为361度员工和高考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