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海豚受伤搁浅引厦门全城关注 24小时看护仍不治身亡
专家24小时值守,仍无法挽救它。
“从来没有见过如此病态和消瘦的中华白海豚,像它这么大就全身脱白也极少见。”辛建军说,这只白海豚本身就有疾病,再加上外伤较重,虽然请了目前国内权威的专家,同时也咨询了境外鲸豚兽医专家,采用了一整套完整的救治方案,实行专家24小时昼夜值守、轮班救护,但最终还是无法如愿挽救它的生命。
据介绍,由于海豚是水生哺乳动物,它们的皮肤不能长时间暴露在空气中,否则体温急剧升高,会被灼伤;如果离开水体时间过长,它们无法呼吸,内脏也将受到自身重量的压迫,进而造成损伤。因此搁浅后能被救活的海豚很少。“国内外鲸豚搁浅救助成功的比例本来就不高,中华白海豚更是少,目前国内已知的案例仅广西南宁动物园的鲸豚专家成功救活1只白海豚并放归大海,而厦门此次能救助存活10天就已是一个奇迹。”
两年前,国内首家中华白海豚救助繁育基地在厦门火烧屿试运行,用于救护鲸豚、开展鲸豚科研活动。但此次,白海豚受伤之初并没有送去火烧屿,对此,辛建军解释说,白海豚搁浅时伤势已很严重,而小嶝岛与位于火烧屿的“医院”相隔数十公里,白海豚经不起长途颠簸。
据透露,有关白海豚救治的全过程均有记录且归集存档,对今后开展相关科研和救护鲸豚工作将提供技术支持和参考。
救助过程不公开透明?
(释疑:专心救治,避免干扰。)
有人质疑白海豚救助过程不够透明,隐瞒公众知情权且在白海豚死亡后也未第一时间及时公开死讯。辛建军指出,此举的出发点是为了专心救治白海豚,避免干扰。
据透露,此次对搁浅白海豚的救助完全是遵照鲸豚救护治疗的通常惯例,尽最大努力维护现场的良好秩序和治疗环境,避免过多市民前往救护现场围观、喧哗、拍照,影响和干扰治疗方案的施行。
白海豚的死亡时间为6月4日凌晨1时39分,但到4日深夜,有关白海豚的死因、尸体如何处理等,都没有及时公开,也引起不少人的猜疑。
“我们不是不想公开,而是想等恰当的时机。”辛建军表示,白海豚去世后,必须连夜送往冷冻库,再辗转运到厦门岛内的科研基地,一刻都不能耽搁。此外,解剖尸体、鉴定死因也都需要一定时间。
|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