翔安马巷百年布店 诉说历史沧桑
东南网5月28日讯(社区情报员 吴春明 海峡导报记者叶鹏)在翔安马巷街87号,有一间百年历史的老布店——— 巷东布店。店主是一位87岁的老大爷,他叫陈企跑。18岁起,他就在布店卖布,见证了布店和时代的风雨变迁。 布店位于一排有着欧式建筑风格的旧楼群,设在洋楼的一楼,没有招牌,只是用黑漆在墙上歪歪扭扭地写着“巷东布店”几个字,与隔壁店家的新式招牌形成鲜明对比。 布店就是一部活历史。1950年前,这家店被称为“布行”,是陈老先生的叔叔经营的,而他那时就开始跟着叔叔卖布。1951年,公私合营,成立了马巷供销社,布店也正式成为“国营布店”。1955年,根据供销社安排,陈老先生去了马巷食品公司工作。1985年,陈老先生退休时就将店铺买下,并继续着卖布的老行当。 说起马巷布店的变迁,陈老先生如数家珍。“上世纪七八十年代,马巷共有21家布店,由于税收负担重,很多布店经营不好而纷纷关店,最后只剩下3家,这里面也包括了我家的布店。3家布店都集中在一条街上,大家自然而然地就把这条街称为‘卖布巷’,街道命名时也就采用了这个叫法。” 老布店经历过沧桑岁月的洗礼,也见证了马巷、甚至厦门整个地区卖布行业的兴衰。陈老先生告诉导报记者,计划经济年代,买布都是凭着布票购买,一般按人头分配每人每年14尺布。如果年轻人到镇里结婚登记,每对新人还可以补贴20尺布。当时,很多家庭都有缝纫机,逢年过节,大家都会买布回家自己做衣服。一过节,布店的生意就非常火热,请四五个伙计都忙不过来。 之后,由于布票、粮票、油票等的取消,布店的生意也渐渐黯淡。现在,越来越少人自己买布做衣服,老布店则面临着生存危机。 仍在坚守的布店现在主要经营一些床上布料和农村红白喜事用的布料,前来买布的客人也寥寥无几,但陈企跑老人仍然坚持每天开店。“人老了,有个事情做比较好,可以活动下筋骨。而且很多老顾客都惦记着我和布店,不能让他们扑空。再说我跟它已经有感情了,不舍得丢弃”。 |
- 2012-06-26翔安区人大组织代表视察城市管理工作
- 2012-06-04翔安区人大:推动固定资产投资工作
- 2012-05-04翔安区人大代表视察乡村旅游资源开发建设情况
- 2012-01-22厦门一聋哑夫妻 12年凭借理发手艺剪出声色事业
- 2011-06-29上半年福建已开工建设保障性住房8.27万套
- 2011-05-17厦门光电产业再添重量级“新军”
- 2010-11-25海沧大桥下月分道行驶
- 2010-09-21台风天翔安隧道作用凸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