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南网-福建日报厦门观察3月20日讯(记者 林泽贵)每到晚上,家住育秀社区的李玉洪总要到社区广场,和舞蹈爱好者一起跳跳广场舞;农闲时,村民们都会走进农家书屋,查询有关种植、养殖的知识;每逢周末,从江西来厦打工的谢小华都会到厦门文化艺术中心,看一场露天演出……在温馨的厦门,无论是居民、农民还是外来务工人员,闲暇时总能找到属于自己的文化天地。
文化惠民,幸福厦门。自2011年作为福建省唯一被列入首批创建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的城市以来,厦门推进一系列重大文化惠民工程建设,不断完善公共文化服务设施网络,公共文化建设成果正在惠及城乡群众。
今年6月,厦门市将迎来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的考核验收。经过一年多的创建,目前厦门市39个镇(街)综合文化站设置率达100%,482个村(居)文化活动室设置率达89.8%,全市文化馆、图书馆、博物馆均免费对外开放,拥有8000多名登记在册的文化志愿者。日前,厦门市还就此召开创建国家公共文化示范区点评暨文化志愿者表彰会。
一个街道文化站的蜕变
3月15日上午,厦门集美杏南路2号一栋两层楼房里,杏滨街道的老陈坐在二楼的阅览室认真地翻看着报纸。他的老伴正和一群同社区的老姐妹们在一楼里的健身器械上锻炼手臂力量。
在这里,喜欢运动健身的人可以在一楼锻炼,里面摆设有跑步机等各类健身器材;喜欢安静的人则可上二楼,宽敞整洁的阅览室里有25座全新的钢书架和8000多册的书籍,还配有12座舒软的阅览座席,并有15台电脑可供上网。
这可不是什么收费的健身馆和书店,而是免费向群众开放的杏滨街道综合文化站,开张才3个多月。“在以前,这一切都是不可想象的。”老陈说,以前,听说街道也有文化活动中心,但由于设在街道办公楼里,居民几乎都不知道,由2个房间组成的文化活动中心几乎成了摆设。
2011年底,杏滨街道将文化活动中心搬迁至杏南路2号一幢面积达300多平方米的两层楼建筑,并扩大为综合文化站,同时安排30万元经费用于文化站的装修及设施的建设。
据杏滨街道主任助理林仲平介绍,新装修的综合文化站正好位于杏林最繁华的区域,交通特别方便,文化站里还有专门管理人员提供服务,“群众逛街累了,都可以顺道进来健身或者看书泡茶”。
除了扩大文化站的规模,杏滨街道还调整文化站的开放时间,每周二至周六都开放,夜间还开放至7点,让居民们下班后还可使用。在区政府下拨75.2万元创建补助经费的基础上,杏滨街道还下拨194.5万元的经费完善了8个社区的文化活动室。
量化考核促创建目标落实
杏滨街道文化站的蜕变,只是厦门全市众多公共文化服务设施蝶变的一个缩影。经过一年的创建,目前,全市有各类博物馆、纪念馆17个;公共图书馆9个,6个为一级馆;文化馆7个,6个一级馆、1个二级馆。全市39家镇(街)综合文化站的设置率达100%,功能完备率达94.8%,37个综合文化站高标准实现了达标,达标率达94.8%;482个村(居)文化活动室设置率达89.8%,达标率达83.2%,100%建制村建有农家书屋;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厦门基层服务点100%覆盖。市、区、镇(街)、村(居)四级公共文化服务网络初步建成。
在厦门市文广新局副局长李云丽看来,这种蜕变,要归功于厦门市提出了“五个到位”的创建保障措施,即创建工作的组织到位、责任到位、经费到位、宣传到位和落实到位,具有实效地推进创建工作,从而完成创建工作的各项目标。而把创建工作纳入政府绩效考核之中,则是这“五个到位”的核心和关键,是加大落实到位的关键保障。
2011年11月18日创建伊始,厦门市政府就与各区政府签订了责任书,各区、镇(街)也相应与辖区内各镇(街)、村(居)层层签订了责任书,将创建示范区的总体目标分解到各级政府部门。厦门市财政将创建经费的投入作为责任落实的内容,要求各级财政加大投入力度。
为了落实创建目标,厦门市将创建工作纳入2012年度政府绩效考核之中,运用绩效考评的手段来推动创建目标的落实。厦门市创建国家公共文化示范区工作领导小组和市机关效能建设领导小组办公室,联合制定了绩效考评标准,作为绩效考核的依据。2013年1月28日至2月4日,考评组通过材料检查、实地考察、问卷调查等形式,对六个区和29个镇(街)两级政府所承担的创建责任落实情况进行一次全面考核,并根据考评检查结果,依照《绩效考评标准》逐项给予评分。
这是厦门市首次将公共服务文化体系建设纳入政府绩效考核,在全省也是首次。考核指标非常详细,包含创建工作、设施建设、服务供给、队伍建设、文化志愿者、保障措施和群众满意度等七大方面。从目前的初步考核结果来看,在厦门市创建公共文化示范区2012年度绩效考核中,湖里区以955.2分的总得分排在第一位,同安以904.1的总得分暂时在六个区中垫底。具体分析,设施建设中的村(居)文化室和公共电子阅览室与基层服务点的设置率、功能完备率、配置达标率等详细指标得分较低,拉了同安考评的后腿。
据悉,在新的厦门市政府绩效考核体系中,公共文化服务建设占比2分。李云丽说,可别小看这个2分,跟精神文明建设的分数一样,反映出厦门市对创建工作的重视。
形成重视文化建设机制
尽管开张才3个来月,如今杏滨街道综合文化站每天迎接的居民越来越多。无论是上午还是下午,到一楼健身场所的人都很多,各种设备都没闲着;而到二楼看书读报的人目前相对较少,但已形成学生和老人两个主要人群,周六也会有部分外来人员前来。
“文化是一种软实力,可以潜移默化地提升民众的素质。”林仲平说,将公共文化建设纳入绩效考核,让政府有增加文化建设投入的动力和压力,并提供一个建设依据和目标,但随着受益于公共文化服务的居民越来越多,领导可以了解民众的需求,并看到文化建设的影响,从而改变对文化建设的看法。
在厦门市创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专家组组长陈峰看来,将公共文化服务建设纳入政府绩效考核,对政府领导落实责任到位的促进作用会比一般性的督导大很多,“领导只有在有一定的考核压力下,才会舍得投入”。他举例说,在纳入考核体系前,公共文化服务创建过程只能靠单纯性的督导工作,从基层工作去逐步促进,最终要不要投入,还要看领导的意思;纳入考核体系后,一个最明显的变化就是,各区各街道的领导都舍得将更多的经费投入到文化服务创建上来。
陈峰还认为,纳入绩效考核后,通过一段时间的强制推动后,随着时间的推移,很多政府领导看到文化创建展现出来的效应,尤其是考核指标中包含有群众满意度测评,或许将有利于促成政府领导支持文化事业,在文化建设上形成一套机制。
》》更多内容请进入厦门频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