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通屏山|福建|时评|大学城|台海|娱乐|体育|国内|国际|专题|网事|福州|厦门|莆田|泉州|漳州|龙岩|宁德|南平|三明

思明建立城市义工队伍 让奉献成为一种生活方式

东南网12月31日厦门讯(福建日报记者)每周六上午9时整,在厦门岛内车流量最大的一个路段——鹭江道轮渡周边的公交车站、出租车站以及道路两旁,都活跃着一列头戴红帽子、身穿红马夹的队伍,他们有的积极协调排队等候公交车的人群,有的劝阻一些不文明驾驶的司机,有的帮忙搀扶那些上下公交车的老弱病残人员……在外地游客云集的厦门轮渡,这个忙前忙后的队伍格外令人惹眼。

他们有一个共同的名字:厦门市思明区城市义工。今年6月份,思明区在厦门市率先建立城市义工队伍,每周六固定开展不同主题的“感恩生活爱心思明——城市义工志愿行动”。迄今为止,已成功举办30多场“城市义工志愿行动”,招募社会义工800多人,参与活动达1500多人次,城市义工志愿服务理念逐渐深入人心,在社会各界产生较大影响。如今,周末去做城市义工已成为不少人的生活习惯和期待,也是越来越多厦门人追求的一种时尚生活方式。

正是在此基础上,12月22日,厦门思明区成立了城市义工协会,这意味着,800多名义工将在这个“家”中,通过定期召开义工分享会、交流心得、相互学习中逐渐完成自我成长。在成立大会上,省委文明办主任马照南充分肯定了思明区城市义工志愿行动,他说,“思明区率先成立城市义工协会,为美丽厦门、美丽海西建设提供了新载体,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提供了新平台,为文明创建提供了新机制。”

“目前,思明区城市义工志愿行动已涌现出了一批优秀个人、家庭和一批义工服务阵地。思明区将借助协会平台,进一步规范、组织全区义工志愿活动,协调、指导、促进义工服务体系的建立和完善,让更多的人成为‘最美的厦门人’,为厦门奉献出自己的一份力量。”思明区委书记游文昌表示。

城市义工,领社会风气之先

在城市义工轮渡服务点里边,有两个中专生特别令人关注,他们分别是厦门工商旅游学校学生李文辉、何彬,记者了解到,他们每周六坐一个多小时的公交车来到轮渡参加义工活动,从未间断,在他们的带动之下,学校不少人也加入到了城市义工队伍来。“其实这没什么。”李文辉耸耸肩,“参加义工活动不但可以通过帮助他人获得快乐,而且能充实大学生活。”

“每个月选择一天时间,我们大桶水足浴城许多技师来到爱心护理院,发挥各自的优势特长,给护理院老人们修理指甲、按摩以及做清洁工作。”来自厦门大桶水足浴城的林春华是一名人事主管,她告诉记者,在参加了一次思明区城市义工活动后,他们便自发组成思明城市义工志愿小分队,在周一至周四四天时间内任选择一天去爱心护理院为老人服务,每次报名的人员名单都填满了纸张。现在,大桶水足浴城已形成固定的服务时间,有固定的服务项目和固定的活动联系人。

事实上,无论是在校学生还是足浴技师,都只是思明区城市义工帮助他人的一个缩影。今年6月,思明区委宣传部、区委文明办启动“感恩生活爱心思明——城市义工志愿行动”,各种形式的活动便成了厦门一道道亮丽的风景线。

城市义工前往老人院与护理员一起关心孤寡长者,陪老人们下棋、聊天;在街头分发“城市公共文明常识”的小折扇;开展无偿献血活动;在海边宣导公共海滩安全;辅助残障人士、创设培训和就业机会等等。为了让更多的人加入到活动中来,给需要帮助的人和奉献爱心的人搭建一个平台,他们将活动时间设定在每周六,并在报纸、网络上提前发布当期的主题预告。

随着活动的开展,思明区城市义工的队伍很快得到壮大,他们在定期召开的义工分享会上,互相交流心得与学习;在活动中具体分工,尝试担任活动策划、活动协调员等,来实现自我能力的提升。

思明区委常委、宣传部长陈添友表示,思明区城市义工协会的成立,无疑将开辟更多的公共服务平台,加强团队凝聚力建设,进一步形成“城市义工是奉献者、受益者和传播者”的精神认同和守望相助的和谐社会氛围。

戴着小红帽的盈华出租车司机刘路广说,“虽然只是细小的事情,但能够提供一点帮助,我们也很开心”。

义工们的行动,让我们看到“爱的天使”正守护鹭岛的每个角落。“赠人玫瑰,手有余香”的理念引领着社会风尚,带动厦门互助友爱的城市氛围,在每个人心中播下了爱的种子。

陈添友表示,城市义工为民生的建设发展提供了可持续的要素,推动新型人际关系的建立,促进自然生态与社会生态和谐发展。可以说,城市义工生动诠释了“学习雷锋、奉献他人、提升自己”的志愿服务精神,集中体现了中华民族高尚的道德情操,在引领社会风尚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责任编辑:邹玒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网站公告 |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35120170001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闽网文〔2019〕3630-21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151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
全国非法网络公关工商部门举报:010-88650507(白)010-68022771(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