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通屏山|福建|时评|大学城|台海|娱乐|体育|国内|国际|专题|网事|福州|厦门|莆田|泉州|漳州|龙岩|宁德|南平|三明
您所在的位置:东南网 > 厦门频道首页> 本网原创 > 正文

厦门奏响"山海协作曲" 助推厦漳泉制造业融合发展

2012-10-10 12:03:26 来源: 东南网  责任编辑: 蓝晓梅   我来说两句
分享到:

  图为厦门市经济发展局局长柯志敏(中)、泉州市经济贸易委员会主任黄国富(右)、漳州市经济贸易委员会主任吴文团(左)在签发专项规划之后握手庆祝。 通讯员 沈莹 摄

东南网-福建日报厦门观察10月10日讯(记者 林世雄 谢嘉晟 蒙少祥/文 通讯员 沈莹/摄)《厦漳泉大都市区制造业融合发展专项规划》为山海协作注入了新的内涵与活力,标志着厦漳泉制造业融合发展工作迈出了实质性的一步。

前不久,省委常委会召开会议,研究部署加快推进城镇化发展和进一步深化山海协作。会议指出,深化山海协作,是贯彻落实中央关于促进区域协调发展要求部署,推动福建科学发展、跨越发展的重要举措。

“山海协作”是发达地区和欠发达地区之间区域经济协作的一种形象化提法,是推进区域协调发展的一项重大举措。一直以来,厦门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山海协作工作,认真把山海协作工作作为实践科学发展观,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统筹区域协调发展的重要任务来抓。而今年“9·8”投洽会前夕由厦门市经发局、漳州市经贸委、泉州市经贸委联合签发的《厦漳泉大都市区制造业融合发展专项规划》,更是为山海协作注入了新的内涵与活力,标志着厦漳泉制造业融合发展工作迈出了实质性的一步。

可以说,在海西区域协调发展的协奏曲中,作为海西桥头堡和重要中心城市的厦门奏出了慷慨激昂的和谐之音。

A 区域合作:优势互补协调发展

全面实施我省加快山区发展、山海协作战略,既是贯彻中央决策精神的具体体现,也是全面提高我省经济整体竞争力的必然选择。而闽西南区域的协调发展,是省委省政府坚强领导、高度重视的结果,是省直各部门和五市共同努力的结果。

目前,厦门已经形成了利用区位优势加快发展的共识,坚持“优势互补、资源共享、互利互惠”原则,加大与闽西南五市、闽粤赣十三市的区域合作力度及山海协作、城市联盟工作力度,不断拓展腹地、扩大辐射,努力提高合作水平,基本形成了“多进共赢”局面。

在9月1日召开的闽西南五市党政领导第十五次联席会议上,省委常委、厦门市委书记于伟国表示,加快产业对接协作要坚持市场主导,遵循市场规律,支持企业进行跨市域布局和某些生产环节转移,促进生产要素跨区域兼并重组,提升区域产业竞争力。同时,要加强政府引导,坚持优势互补、利益共享,探索运用“飞地经济”的办法,合理确定产业转移中产业的税收、财政收入等分成办法,调动各方积极性。要推动产业联盟,针对本区域内的优势产业,引导企业建立跨地区战略联盟,形成集合竞争优势,特别要发挥公共服务平台辐射服务作用,通过共建产业化科技园、联合技术攻关、产学研合作等方式,加强科技创新研发合作。像厦门、漳州的电子、机械、光电、食品等产业具有比较优势;泉州的纺织鞋服、建材、工艺制品等产业品牌知名度高、市场占有率大;龙岩、三明的土地、矿产资源丰富,机械、采矿、钢铁、烟草等产业发展较快。要坚持市场主导,遵循市场规律,支持企业进行跨市域布局和某些生产环节转移,促进生产要素跨区域兼并重组,提升区域产业竞争力。

厦门与其他市党政领导都高度重视山海协作工作,坚持率党政代表团互访考察,走访企业,鼓励厦门企业到其他市投资发展,对合作交流中的重点领域、重点项目以及存在的问题,及时研究、解决。由于各方高层互动密切,山海协作的合作氛围更加浓厚,道路也越走越宽,包括党政领导联席会议制度、年度协作例会制度、日常联络协调制度、部门衔接落实制度、区县(市)对口协作制度等一系列工作制度得到进一步完善。

B 同城合作:产业融合规划先行

围绕产业分工合作,厦门与其他市认真研究制定合作发展总体思路,探索优势互补的创新,建设产业合作发展平台,积极举办或组织企业相互参与商贸洽谈会、博览会等实质性对接活动,协作区产业协作取得明显成效。

厦漳泉大都市区的建设,为深化山海协作提供了有力的支撑。9月6日,《厦漳泉大都市区制造业融合发展专项规划》发布会在厦门举行,厦门市经济发展局局长柯志敏介绍了专项规划的主要内容,明确厦漳泉三市制造业融合发展的主要方向,提出了下一阶段制造业融合发展工作的主要目标和任务。这是厦漳泉同城化首个专项规划,三市将联手把厦漳泉大都市区建成高端发展、错位发展、集约发展的先进制造业集聚区,建成具有较强辐射带动能力、较高竞争能力的新经济增长极。

柯志敏表示,工业有机组团和融合发展,是大都市区形成的关键内容,也是大都市区建设发展的瓶颈,因此,要更重视推动产业布局、融合发展、凝心聚力、破题前行。而空间布局是厦漳泉制造业融合发展的核心,为此,《厦漳泉大都市区制造业融合发展专项规划》提出了“一轴两核两带多园区”的空间发展格局。厦漳泉制造业融合,将使厦门工业获得拓展的空间,有利于厦门工业的转型升级。就“十二五”而言,厦门工业发展的4项主要任务,是做强做大支柱产业(电子、机械)、传统产业优化升级、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现代服务业,建设海峡西岸先进制造业基地。面对工业发展的地理空间越来越小的现实,厦门工业要充分发挥厦门的区位优势、环境优势、社会文明优势,努力由生产型制造向服务型制造转变,在厦漳泉制造业融合发展的平台上,向漳州、泉州的专业化园区转移、扩充生产能力,而在厦门发展研发、营销、服务等,提高生产经营的增值空间。

如今,厦门与其他市的工业产业协同发展已迈开实质性步伐。据不完全统计,2011年,仅龙岩市与厦门市的工业对接项目就有65个,项目总投资147.87亿元,合同利用厦门资金142.11亿元,厦门投资项目实际到资32.4亿元,项目主要分布在电子、机械、建材、化工、农产品加工等行业。

C 山海协作:对口帮扶拓宽领域

为了让山海协作工作更富于针对性与有效性,厦门与相关市建立了区县结对帮扶制度。

厦门市对口帮扶和山海协作工作始于1994年。自1999年起每年无偿援助三明、龙岩两市各300万元的帮扶资金,所属各区也根据自身的优势和特点,拨出专款,积极实施对口帮扶项目。2004年8月,通过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对口支援、帮扶和山海协作工作的意见》,进一步明确和规范了山海协作和对口帮扶工作的指导思想、组织领导、工作重点、工作任务、挂职干部的选派与管理、帮扶资金预算安排及其管理等各方面的工作。从2005年开始,省委、省政府将厦门山海协作对象调整为漳州、龙岩。

区县结对是山海协作走向深入的重要标志。为促进县域经济社会发展,结对区县不断转变观念,明确协作目的,选准切入点,重在扩大经济建设领域的合作。

为了促进厦门与漳州、龙岩协作与帮扶工作的开展,2005年、2007年厦门分别与漳州、龙岩签订山海协作协议。协议明确,厦门市财政从2005年到2009年每年安排300万元资金帮助漳州,其中250万元用于支持山区基础设施建设和社会事业建设,50万元用于人才培训工作;从2007年至2011年,5年内每年安排协作资金300万元帮扶龙岩。

对口帮扶漳州方面,厦门安排了思明区与华安县、湖里区与长泰县、海沧区与平和县、集美区与云霄县、同安区与南靖县、翔安区与漳浦县开展结对协作帮扶。对口帮扶龙岩方面,厦门安排思明区与武平县、湖里区与连城县、海沧区与长汀县、集美区与漳平市、同安区与上杭县、翔安区及火炬高新区与永定县、火炬高新区与新罗区龙州工业园区开展结对协作帮扶。

【记者手记】山海协作天地宽

每个地区都有自己独特的发展优势,同时也存在着一些先天不足,只有合作才能优势互补,学会合作才能壮大自己,因此,区域经济的合作已成为一股无可逆转的潮流,正所谓“合则兴,合则赢”。

山海协作是区域合作的题中应有之义。

山海协作,关键在于“协作”。对此,协作双方一定要体现优势互补,立足各自地理区位、资源优势及经济发展的现实基础,形成各具特色的区域经济分工协作格局,推动生产要素顺畅流动、合理配置;要遵循市场规律,探索建立山海共建产业园区和山海产业转移项目的利益共享机制,充分调动各地积极性,推动山海协作可持续发展。

根据资源、产业基础、环境承载能力和发展潜力,厦门与山海协作各方因地制宜谋划发展方向和重点,通过差异化发展,形成各具特色的区域发展格局。以体制创新、科技创新为强大动力,以培育壮大支柱产业为重点,以工业园区为主要载体,以重大项目为突破口,实施产业、园区、城镇三位一体联动开发。注重产业转移项目的自主创新和技术改造,培育大企业、引进大项目、发展大产业、打造大基地,实现承接产业转移与产业升级同步推进。

在新时期新形势下,厦门与其他闽西南地市将以更加开阔的视野、更加扎实的作风,为建设更加优美、更加和谐、更加幸福的福建而努力奋斗,为加快海西建设做出新贡献。

(记者 蒙少祥)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更多>>今日热词
更多>>福建今日重点
更多>>国际国内热点
  • 新闻图片
更多>>娱 乐
  • 点击排行
  • 三天
  • 一周
  • 一月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网站公告 |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35120170001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闽网文〔2019〕3630-21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