住建部秦虹:保障性住房要保障真正需要的人
《经济参考报》:通过您的介绍,可以看到,这十年来我国的保障房建设正在逐步向前推进,并且取得了不小的成就。目前我国的保障性住房政策在实施和执行过程中面临的困难和问题主要有哪些? 秦虹:现在保障性住房建设恐怕还是一个供求有效对接,不要错位的问题。就是政府保障性住房保障的对象和需求对象,怎么能够有效的对接,而不是错位,让那些需要保障房的人能够真正得到保障。 有一些大学教师、政府公务员都享受着保障性住房政策,但是,他们是不是真的需要?而农民工需要保障性住房,他能不能住进去?还有就是一些小城市建了这么多,是不是有这么多需求?有些城市需求量很大,建的保障房够不够?这是一种有效对接的问题。 保障性住房特别需要精细化管理。而不是说简单地把房子一盖就算了。盖完了之后谁住进去,住进去怎么退出,怎么管理,租金怎么才能收上来,物业管理怎么管,这些东西都需要非常精细化的来考虑,不是那么简单的。 比如香港,他们去年提出来要重新考虑建居屋。但是要等到5年以后才实施。他们用5年来准备制定政策的时间。他们要研究钱从哪里来,地从哪里出,有多大需求,分配给谁,社会有没有意见,会不会影响到房地产市场。这都要综合评估,综合考虑。保障性住房的精细化管理就是要从前期的规划、设计、选址、建设、融资,到建筑质量的监督、入住、准入进入,乃至后期的物业管理、房屋管理、人员的退出,再循环使用等全过程。还包括保障房应该建多大的量,建在什么地方,针对什么样的人群,全方位,全过程都需要精细化管理。所以保障性住房管理工作的难度确实还是挺大的。 保障性住房对资金的需求量也很大,目前整个资金安排主要有五个渠道,一是各个地方土地出让净收益的10%,还有很多地方已是超过政策要求,按土地出让总收益的10%支持保障性住房建设;第二是公积金的增值收益;第三是中央财政的转移支付,上半年的补贴总额已经和去年全年的总额几乎一样多,估计下半年数额还会有增加;第四就是地方的财力,地方政府从财政收入中拿出一部分资金来;第五个部分就是购房的收入,指的是经济适用房和限价商品房的销售,这部分钱的收入占相当一大部分。还有一个渠道就是中央代发地方建设债券,主要用于保障性住房的建设。剩下不足的,还需要通过银行贷款,或是一些企业的投入等。 实际上,各个地方每种渠道所占的比例不一定相同。比如中西部比较困难的地区,主要是中央财政的投资占的比较大。东部地区主要是土地收入,地方财政的支出占的比重比较大。 |
- 2012-09-18住建部:377座城镇污水处理厂未达标
- 2012-09-07住建部专家:房地产调控将坚持抑投机方向
- 2012-08-24住建部:个别地区房地产放松限购已被责令整改
- 2012-08-16住建部:房价若过度反弹 储备政策随时出击
- 2012-08-03传言引发地产股暴跌 住建部否认取消期房预售
- 2012-08-03住建部否认将“取消预售房制度” 称系谣言
- 2012-07-25住建部专家:下半年楼市“稳”字当头
- 2012-07-11住建部调研地方政策 变相放松房控者或被问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