厦门市是全国第一个提出建设保障性住房和开展住房保障工作的城市,第一个出台住房保障地方性法规的城市,第一个动工建设并交付使用保障性住房的城市,第一个建立低收入住房困难家庭认定体系的城市,第一个建设保障性商品住房的城市……在保障住房体系建设、管理方面的诸多“先行先试”,让厦门在这个领域的探索上有了更多的心得体会。
人性建设,实现和谐人居
厦门洋唐居住区是我省首个保障性综合体。8月30日,站在洋唐居住区如火如荼的建设工地上,厦门市建设与管理局局长林德志介绍说,这里的周边配套设施十分完善,未来将涵盖翔安新城CBD金融区、轨道交通枢纽、幼儿园、小学、中学、社区中心、超市、购物中心、湿地公园等,居民生活极其方便。
洋唐居住区是厦门保障性住房建设的升华。从2006年至今,厦门市共建设保障性安居工程项目92个。截至今年7月底,社会保障性住房工程已有12个项目21308套竣工交付使用,共受理保障房申请3.7万户,完成选房近1.9万套。
与国家现行保障性安居工程分类略有不同,厦门市 “多层次、广覆盖” 的住房保障政策体系将住房保障政策的福利最大限度地覆盖有需要的人群:除推出了面向最低收入家庭的廉租住房、面向中低收入家庭的经济适用住房、面向既不符合廉租住房条件又买不起经济适用住房家庭的保障性租赁房、面向既不符合经济适用住房条件又买不起商品房家庭的保障性商品房等社会保障性住房,还推出面向无住房家庭的限价商品房、面向无住房各类人才家庭的人才住房、面向在厦的省部属单位和部分有重大贡献企业的单位周转房、面向拆迁家庭的安置房以及面向产业园区企业作为集体宿舍的公共租赁房。
厦门市建立健全保障房管理机制,倡导“和谐人居”,加强租金、物业费的财政补助,实行人性化管理服务,防止出现“贫民区”。一方面,优化设计齐全配套。根据“小户型、功能全、装修到位”的要求,本着“造价不高水平高,标准不高质量高,面积不大功能全,占地不多环境美”的原则进行设计和施工。同时,保障房项目选址充分考虑商业配套、社区服务、文化教育、公交站点等公共设施建设,做到配套齐全,适宜居住,便捷出行,方便生活。另一方面,实行“混居”式管理,将廉租房、保障性租赁房、经济适用房等房源,在一个小区里统筹安排,提升小区居民的整体素质。每个保障房小区,都有一家由政府组建的、不以盈利为目的的国有物业公司提供管理和服务,并针对不同保障对象实施物业费阶梯式财政补助。
“保障性住房不仅价格优惠,配套设施等条件也很好,确实是政府的惠民之举。”刚刚成功申请上翔城国际限价房的林女士如是说。
科技把关,确保租售公开透明
8月5日,是厦门市第二批限价商品住房——翔城国际公开摇号的日子,在房源总数仅有1774套、全市却有8007个家庭提交购买申请的情况下,厦门长期以来的保障房管理经验起到了很好的作用:从7月25日申请截止的数据封存,到8月3日授权的计算机专家对摇号软件进行检查和封存,再到8月5日的现场摇号、现场公布结果,每一个环节的严格把关、规范运作,显现出公开透明的原则。
“虽然这次没摇上,但我觉得这种公开摇号的方式是最公平的。”没能在5日的摇号中如愿的申请户洪良毅认为,厦门保障房申请、配租配售的整个过程让人信服。
厦门市推行“五审核、两公示、六公开”, 把好准入关。充分运用科技手段,依托互联网,建立由社区居委会、街道办、区民政局、市住房保障管理中心、市建设与管理局组成的“五级”纵向审核机制,并实行社区和市两级公示,结合金融、税务、房产、工商、公安等部门横向审核职能,实现多层级多部门共同参与、横向纵向紧密协作核查。同时,利用网站、报纸等媒介,实现申请家庭资格、房源信息、选房规则、选房顺序、选房过程和选房结果六项内容全面公开,接受社会各界监督。此外,还建立了由市监察局和市信访局全程监督的机制,积极发挥信访部门作用,有效防止弄虚作假行为的发生。
据介绍,截至目前,厦门市经审核取消了6346户的申请资格(其中,廉租住房和保障性租赁房5099户、经济适用住房860户、保障性商品房387户),审核公示2.3万户。
建章立制,筑牢监管“防火墙”
早在2006年,厦门市就在全国率先建立健全社会保障性住房公平分配和进入、退出机制,逐步构筑了一个“多层次、广覆盖”的中低收入家庭住房保障体系。6年多来,一个个保障性住房小区拔地而起,越来越多的中低收入家庭通过政府提供的保障性住房圆了住房梦。
8月17日至8月26日,杏北锦园居住区限价商品住房的第三轮购房资格公示中,有63个申请户被有关部门查出名下有房产,不符合限价商品住房的购房资格,而被取消申请人资格。
这是厦门市建立和完善保障性住房准入、退出机制的一个缩影。
在保障房建设和管理上的公开透明化,是“厦门蓝本”的宝贵经验。林德志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做好保障性住房的建设和管理工作,严格把关是关键。只有切实维护保障房配租配售的公开、公平、公正,政策才能长久。
早在2009年,厦门就出台全国首部地方性住房保障法规——《厦门市社会保障性住房管理条例》,使保障房建设、管理、使用步入法制化轨道。随后,又接连出台了《厦门市社会保障性住房建设和管理规定》、《厦门市保障性租赁房管理办法》等30多个相关文件,涉及保障房规划建设、供应机制、申请审核、配租配售、使用管理、监督检查和退出机制等重点环节,初步建立起全国领先的住房保障政策体系,取得了一定成效,并为保障住房筑起了牢固的监管“防火墙”。
(东南网-福建日报厦门观察记者 林世雄 廖丽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