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阳街道“邻厂经济”发展系列报道之四]
晨报讯(记者 陈天笑 陈璐 见习记者 邱雅萍 通讯员 林志强 林燕平)发展的坐标,总是充满了神秘的、待解的曲线,历史的横纵双轴,总是青睐能够深度解析它的人。在新阳街道“邻厂经济”的“绿色洼地”中,同样充满了未解的“方程”。在未来的发展中,如何维持“洼地”平衡,融入新阳区域大发展,将“生态”扩展为整个环工业区域,并以成功经济模式衍射出来的良性循环,辐射城市发展的轨迹,成了决策者们思考的首要问题。本报记者再次赴新阳街道采访调查,探究街道发展的“未来之翼”。
海沧二实小鸟瞰图。
未来,如何破茧?
作为发展了20年的老牌工业区,新阳工业区定位在打造海西先进制造业基地。据不完全统计,新阳工业区共有各类企业1200多家,规模以上企业(年产值500万以上的企业)有191家。去年工业总产值为540亿元,其中规模以上企业总产值490亿元。
“工业区经过长久的发展,不可避免会出现一些与新形势发展不适应的问题。”新阳街道办事处主任黄继红告诉记者,“面对这些瓶颈,应该用最大的诚意去直面它,用最清醒的头脑去破解它”。
对于“老牌劲旅”持续发展所面临的几大瓶颈,新阳街道领导早就有了清晰的认识。黄继红脑中正在描绘着一幅全新的工业区发展蓝图,在这之前,首要的问题是:如何让新阳工业区破茧而出?
同所有外向型经济开发区一样,新阳工业区也面临着部分传统企业、劳动力密集企业效益低亟须转型以及工业区土地资源稀缺、发展空间外延受限等问题。
先知者明,针对以上几大瓶颈,新阳街道逐步打响“破茧”战役:首先,对工业区的企业用地进行梳理,整理出企业用地效益率排名,与用地效益低的企业进行转型沟通,实行有限用地的“内涵式”发展。“我们要先将本地的企业做大做强,这样才能吸引外面的企业进来。”有20多年经济工作经验的新阳街道办事处副主任吴克芬说。
另外,新阳街道重点转向打造总部经济,提高招商门槛。“新阳工业区作为先进制造业基地,将重点打造和引进技术中心、研究中心等类型的设计研发型总部经济企业,构筑核心技术创新高地,实现工业经济可持续发展。”将新阳工业区打造成技术研发中心,一直以来都是黄继红的梦想。
新钢金属是新阳工业区一家本土企业,该公司生产的防腐钢筋可以延长建筑物寿命100年。据悉,这种具有技术创新能力的企业便是新阳街道要扶持的企业。而金达威、特宝生物、万泰沧海等一批生物医药企业的强势崛起,更为新阳工业区转型发展插上了腾飞的翅膀。
新阳街道还积极鼓励企业上市,扶持企业做大做强。据了解,目前新阳工业区境外上市公司有近十家,境内上市公司有两家。全区70%的上市后备企业也集中新阳工业区。
生态,怎样“转身”?
一项调研显示,2000年前新阳工业区人均商业面积不到1平方米,而按照厦门商业网点规划布局的要求,人均商业面积至少要达到1平方米—1.4平方米。
“很久以来,工业区的周边服务配套水平都处于比较低端、粗糙的状态。”新阳街道党工委书记王常忠告诉记者,如何持续提升工业区服务配套水平,是街道工作的重心。
“以品牌商贸业服务工业区,同时以工业区人气反哺商贸业。”这是新阳“邻厂经济”向品牌化、生态化升级转身的“一句真诀”。经济生态洼地的出现,便是决策者践行该理念的完美注脚。
新阳工业区成立20年以来,街村主要干道上形成了一定规模的自发产业。近期,新阳街道将开展全省“点线面”城乡环境综合整治试点,进一步推动城市化进程。提升现有商业局面,让自发产业形成规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