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南网首页 新闻中心 滚动网报 直通屏山 领导留言板 新闻发布会 西岸时评 东南空间 东南网事 国内 国际 娱乐 体育 视频 图片
思明区 海沧区 湖里区 集美区 同安区 翔安区
镇街视窗:
部门直通车:
鹭岛消防 妇联新闻 工会 文明湖里 文明同安 计生委 党工委 电业局 港口管理局 物价局 海事局 旅游局 教育局
企业风采:
海翼集团 夏商集团 厦门国贸 翔业集团 翔业公益
行业频道:
房产 汽车 建材 食品 保健 商会
您所在的位置: 东南网 > 厦门频道首页> 同安区> 城事 > 正文

村镇银行开张 服务“三农”和小微企业

xm.fjsen.com 2012-06-28 11:34  宗满意 来源:厦门日报    我来说两句

优化金融资源配置

创新“支农支小”方式

——专访厦门银监局局长马忠富

厦门首家村镇银行的成立离不开监管机构的支持。近日,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厦门银监局局长马忠富表示,为充实服务“三农”和小微企业的金融力量,我市将积极培育以村镇银行、小额贷款公司、农村资金互助社为主要形式的新型农村金融机构。根据厦门农村金融发展规划,我市未来有望拥有两家村镇银行,一家是今天开业的同安农银村镇银行,另一家是正在筹建的翔安民生村镇银行。

厦门作为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的重要城市,随着厦漳泉同城化、岛内外一体化发展的进一步推进,“三农”和小微企业对金融服务的需求越来越多,完善金融服务体系,改进金融服务日显迫切和重要。同时,“三农”金融需求呈现出多层次、多元化的特征,既有岛外新型工业园小微企业信贷需求,也有失地农民、上岸渔民等助业转型的信贷需求、理财需求。目前,“三农”主要分布在同安、翔安、集美、海沧等岛外四个区,包括20个镇、13个国有农林牧场,农村人口占全市户籍的33%。总体来说,我市部分农村金融市场还存在网点覆盖率较低、金融服务不足、竞争不充分的情况,现有的以农村商业银行等为主体农村金融体系已无法满足“三农”快速发展的要求,培育发展村镇银行,就是要优化金融资源配置,引导更多的资金支持“三农”及小微企业发展。

“两项举措” 提升厦门“支农支小”能力

作为金融监管部门,厦门银监局主要通过两方面工作,充实现代“三农”及小微金融服务力量,提升厦门农村金融服务能力。一是通过机构市场准入调控,鼓励、引导商业银行到岛外设立营业网点,优化营业网点布局;二是组建新型农村金融机构,积极培育发展村镇银行。以村镇银行、小额贷款公司、农村资金互助社为主要形式的新型农村金融机构,尤其是村镇银行正成为我国农村金融市场中的一支新生力量。从全国新组建的786家新型农村金融机构来看,截至2011年末,80%以上的贷款用于“三农”和小微企业。根据厦门农村金融发展规划,将培育两家村镇银行,一家是今天开业的同安农银村镇银行,另一家是正在筹建的翔安民生村镇银行。

“三个着力” 促进稳健可持续发展

在“十二五”规划中,把推进农业现代化,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将来体现农村经济方面的重点举措必将越来越多、越来越有力,这为村镇银行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市场空间。村镇银行的稳健发展有利于推进厦门农村城镇化、农业产业化水平。我们主要从“三个着力”提升村镇银行稳健可持续发展:一是着力促进完善村镇银行的公司治理,加强内部控制,建立起决策、执行和监督相互制衡、相互促进的法人治理机构;二是着力督促主发起行积极为村镇银行提供信息科技、结算服务、风险管理、产品创新、制度建设和人员培训等方面的指导和服务,建立对村镇银行的流动性管理支持机制;三是着力引导村镇银行探索创新有效的“支农支小”服务商业模式,实施特色化发展战略。

“四项要求” 确保服务实体经济

督促坚持服务“三农”、小微企业宗旨,牢牢把握“支农支小”方向,加强“支农支小”服务能力建设,确保“支农支小”作用有效发挥。我们重点抓好四项工作:一是督促村镇银行全面实施“支农支小”服务承诺。对村镇银行主要股东、董事及高管人员的支农服务承诺落实情况进行持续监管。二是督促村镇银行建立“支农支小”导向绩效考核机制。建立并完善“支农支小”业务倾斜的薪酬制度,设立农户和涉农小微企业贷款余额占比、户数占比、户均贷款等多维度支农服务考核标准。三是督促建立严格有效的信贷投向监管约束机制。对于坚持“三农”和小微企业市场定位、积极下沉服务重心的村镇银行,优先支持其向下设立分支机构、开办新业务;对于偏离市场定位,要采取相应监管措施,予以及时纠正。四是实施以服务“三农”及小微企业为战略导向的监管措施。结合现代农村金融服务实际情况,设置合理的农户及涉农小微企业不良贷款容忍度,构建紧密互动、互惠共荣的新型客户关系,深耕农村金融市场。        (本报记者 宗满意)

 

责任编辑:卢超颖
相关新闻
相关评论
频道点击排行
网站点击排行
  • 三天
  • 一周
  • 一月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网站公告 |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35120170001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闽网文〔2019〕3630-21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151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
全国非法网络公关工商部门举报:010-88650507(白)010-68022771(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