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南网首页 新闻中心 滚动网报 直通屏山 领导留言板 新闻发布会 西岸时评 东南空间 东南网事 国内 国际 娱乐 体育 视频 图片
思明区 海沧区 湖里区 集美区 同安区 翔安区
镇街视窗:
部门直通车:
鹭岛消防 妇联新闻 工会 文明湖里 文明同安 计生委 党工委 电业局 港口管理局 物价局 海事局 旅游局 教育局
企业风采:
海翼集团 夏商集团 厦门国贸 翔业集团 翔业公益
行业频道:
房产 汽车 建材 食品 保健 商会
您所在的位置: 东南网 > 厦门频道首页> 城事 > 正文

2012海峡两岸端午莲花褒歌(山歌)会10日上午9点开唱

xm.fjsen.com 2012-06-08 08:29   来源:东南网    我来说两句

东南网-海峡导报6月8日讯(记者 温添赋 通讯员 叶少静 何东方文/图)6月10日上午9点,来自海峡两岸的褒歌表演者将欢聚在同安北京集美家居博览园,尽情对唱,平日里飘扬在茶山海岛的悠悠山歌将完美呈现出来。

本次褒歌会由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同安区人民政府、厦门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主办,同安区委宣传部、同安区文明办、厦门市民间文艺家协会、厦门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承办,台湾澎湖聚落协进会、同安北京集美家居厦门博览园协办。

导报记者提前探营,挖掘出本次褒歌会的三大看点。

看点一:莲花小坪褒歌原汁原味

褒歌,是由闽南方言演唱的采茶山歌、盘歌、田园歌、行船歌等发展而成的原生态歌谣,流行于闽南与台湾各地。

莲花褒歌距今已有四五百年的历史。明代嘉靖年间,因倭寇作乱,原本住在山下的村民纷纷转移到山区开垦茶园,莲花褒歌从此在同安莲花山区小坪及毗邻的安溪各村祖祖辈辈流传下来,在茶园劳作的村民一边生产劳动,一边即兴对歌,因此,“褒歌”也被称为“茶歌”。当地的村民们都说:有茶的地方就有山歌。

2007年开始,每年元宵,小坪村都要举行褒歌比赛,至今已经连续举办了六届。同年8月,莲花褒歌被正式列入福建省第二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

在10日的褒歌会上,同安莲花褒歌代表队将派出12名选手,由莲花褒歌收集整理者、莲花褒歌福建省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洪参议领队,观众们将听到《别人赛船我赛歌》、《情歌对唱》、《采茶歌》、《日近西山倒照红》等四首原汁原味的莲花褒歌,尤其最后一个节目《日近西山倒照红》由平均年龄60岁以上的4个老人组成,其中年龄最大的75岁。

看点二:台湾澎湖海岛风情

今年元宵节上,澎湖聚落协进会会长陈荣一带着台湾澎湖二莰村的褒歌表演团来到了小坪村。澎湖二莰村的褒歌表演队将褒歌融入音乐剧中,看得小坪村的村民如痴如醉,完全融入到剧中,而陈荣一则当场填词,唱出了两岸割舍不断的情谊,“(澎湖)二崁(同安)小坪隔大海,褒歌将咱连起来”。

导报记者了解到,台湾褒歌早年从闽南地区流传到金门,金门祖先又把褒歌带到了澎湖,受到当地生活环境的影响,澎湖的褒歌慢慢融入大海的味道。二崁褒歌主要以澎湖乡亲出海捕鱼、爱情婚姻、生产生活为创作内容,歌词通常每首四句,每句押韵,以男女对唱的方式进行,一方起歌,另一方答歌,一问一答,内容全凭歌唱者发挥,感情真挚,包涵闽南方言俚语、俗语,生动活泼,诙谐风趣。

如果说莲花褒歌有着山的厚重与原生态,那么澎湖褒歌便有海的深情与多姿多态。

台湾澎湖的褒歌来自厦门、泉州,在澎湖县望安乡一带流传了数百年,仍用厦门同安腔调歌唱。澎湖县西屿乡二崁村是台湾地区首个传统聚落保护区,文化生态原始,也是目前台湾褒歌演唱保护最为完整的村落。

本次褒歌会上除了澎湖二莰的褒歌表演队之外,还有来自台南、宜兰的褒歌表演。同源同祖的褒歌在经历了山与海的变迁之后,会发生怎样的变化?在周日上午的褒歌会上,这些都会得到解答。

看点三:舞台设计独具匠心

今年元宵,导报记者到小坪村采访一年一度的元宵褒歌会时,发现褒歌会的赛歌场设在了小坪村的茶园里,歌手们便站在茶园的两边,尽情欢歌,热情对唱。现场的村民们也是席地而坐,田垄上,茶地里,满满当当,挤满了人,好不热闹。

而这次褒歌会的现场,选择在了同安工业集中区北京集美家居的文化广场中,舞台设计也是匠心独具,舞台两侧由两片茶叶组成,象征着褒歌发源于茶园,届时褒歌歌手将在舞台两侧进行对歌,舞台的后方则是音乐喷泉,代表着大海。10日,在褒歌会举行的同时,舞台后的音乐喷泉将同时起舞。

同安北京集美家居厦门博览园总经理王海燕介绍,北京集美家居作为一家总部在北方的公司,这次有机会协办比赛,既是企业的责任,也代表着北京集美家居融入同安,与同安共同发展的心愿。

责任编辑:黄丽红
相关新闻
相关评论
频道点击排行
    网站点击排行
    • 三天
    • 一周
    • 一月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网站公告 |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35120170001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闽网文〔2019〕3630-21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