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南网首页 新闻中心 滚动网报 直通屏山 领导留言板 新闻发布会 西岸时评 东南空间 东南网事 国内 国际 娱乐 体育 视频 图片
思明区 海沧区 湖里区 集美区 同安区 翔安区
镇街视窗:
部门直通车:
鹭岛消防 妇联新闻 工会 文明湖里 文明同安 计生委 党工委 电业局 港口管理局 物价局 海事局 旅游局 教育局
企业风采:
海翼集团 夏商集团 厦门国贸 翔业集团 翔业公益
行业频道:
房产 汽车 建材 食品 保健 商会
您所在的位置: 东南网 > 厦门频道首页> 城事 > 正文

赤潮暂未影响厦门海域 大部分水产品可放心买

xm.fjsen.com 2012-06-04 07:59  王元晖 沈彦彦 来源:厦门日报    我来说两句

厦门网-厦门日报讯 (本报记者 王元晖 沈彦彦)4月中旬以来,陆续发生在福建部分海域的多起赤潮,给不少沿海渔民带来经济损失。福建省海洋与渔业厅表示,湄洲湾、闽江口、罗源湾发生伴有有毒藻种米氏凯伦藻的赤潮,分泌有毒毒素,造成鲍鱼和其他鱼类大量死亡。这让不少厦门市民在提着菜篮子前往海鲜市场时,开始有些“犹豫不决”。

赤潮目前未影响厦门海域

不仅仅是福建,目前,我国各海域都已进入赤潮灾害的高发期,河北、山东、江苏、浙江、广东海域均发生赤潮,给群众生产生活带来不利影响。

一般说来,赤潮是水体中某些微小的浮游植物、原生动物或细菌,在一定的环境条件下突发性地增殖和聚集,引起一定范围及一段时间内的水体变色现象。那么作为沿海城市的厦门,是不是也受到了这一波赤潮的侵袭?

昨晚,市海洋与渔业局资环处负责人洪荣标表示,依据厦门目前的监测结果,我市目前未受到赤潮的影响,厦门海域的海水质量也未发生明显变化。

事实上,今年,厦门也曾发生过一次赤潮,只不过是无毒赤潮。海洋部门介绍,4月8日,在环东海域的偏僻湾区,海洋监管部门发现浮游生物、原生动物、细菌爆发性繁殖,导致藻类高度聚集,产生海水变色。然而,此次赤潮在普通市民注意到它之前,就很快自行消失了。海洋部门说,后经过检测,他们认定其为局部的海洋生态异常现象,属于良性藻类,没有危害性。

据了解,近几年在我市,每年几乎都会发生一到两次无毒赤潮。市海洋与渔业局认为,赤潮是大海自我调节的一个手段,是一种自然现象。

厦门大部分水产品可放心买

目前,河北、山东、江苏、浙江、福建、广东等水产品主产地的部分海域发生赤潮,对我市水产品市场有何影响?据了解,海洋监测部门尚未接到厦门海域赤潮污染及影响水产品养殖的报告。

部分市民对水产品的质量安全却有这样的疑问:我市的很多活鲜都是从广西和浙江批发的,这两地爆发赤潮,食用鱼类水产品会不会有问题?市海洋与渔业局表示,5月至6月,我国几乎所有海捕区都全面进入休渔,新鲜鱼类不能捕捞,我市消费量较大的多是养殖类、冻品类,外调的也是冰鲜鱼类——冰鲜鱼多是5月以前就已经捕捞上岸并进行冰冻保鲜的,赤潮毒素不可能污染到市场上销售的冰鲜鱼类水产品,因此,冰鲜鱼类水产品可以放心购买。

而市民消费量较大的海蛏、花蛤等还能吃吗?有关专家表示,赤潮一般出现在外侧海域,赤潮毒素对生活在滩涂上的软体动物,像蛤、泥蚶、沙虫、寄居蟹等影响较小,市民可以购买经过检测的净化贝类。

市海洋与渔业局说,接下来,我市将加强对赤潮发生海域的水产品的检测,防止赤潮影响水产品养殖,确保不能食用的有毒水产品不流入厦门市场。

海水赤潮还污染了江浙等地的淡菜,引发腹泻性贝毒事件。但记者昨日走访我市市场时发现,新鲜淡菜在我市主要市场和超市内几乎都没有出售。据介绍,厦门农贸市场上出售的少量淡菜较多产自本港的同安或翔安,目前,我市并没有接到本港新鲜淡菜受赤潮污染的报告。

注意别买已死亡的鲍鱼

赤潮给多地鲍鱼养殖业带来了重大损失,其中,平潭受灾尤为严重。食品安全专家介绍,此次赤潮所产生的毒素,造成鲍鱼大量死亡,一旦人食用了这些含毒水产品,会威胁到生命安全。

记者昨日分头走访我市多家海鲜市场,并未发现出售的死亡鲍鱼。据了解,目前我市水产品市场销售的鲍鱼,八成以上是从漳州进货,而该地区当前也未遭遇赤潮。

“我们一旦发现有鲍鱼等受赤潮影响死亡的水产品,会立即上报有关部门,防止非法销售流入市场。”中埔水产批发市场的管理人员昨天介绍,近日就有40多斤死鲍鱼在检测时“落网”,全部被查扣封存后就地销毁。

不过,仅仅在平潭,截至上月底养殖鲍鱼就死亡约5500万粒,这些死鲍鱼会不会“不小心”流入厦门?海洋部门表示,如果市民在市场上一旦发现死鲍鱼,可随时拨打电话6013717向厦门市水产品批发市场管理处投诉。

责任编辑:房小奇
相关新闻
相关评论
频道点击排行
网站点击排行
  • 三天
  • 一周
  • 一月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网站公告 |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35120170001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闽网文〔2019〕3630-21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