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潮暂未影响厦门海域 大部分水产品可放心买
厦门网-厦门日报讯 (本报记者 王元晖 沈彦彦)4月中旬以来,陆续发生在福建部分海域的多起赤潮,给不少沿海渔民带来经济损失。福建省海洋与渔业厅表示,湄洲湾、闽江口、罗源湾发生伴有有毒藻种米氏凯伦藻的赤潮,分泌有毒毒素,造成鲍鱼和其他鱼类大量死亡。这让不少厦门市民在提着菜篮子前往海鲜市场时,开始有些“犹豫不决”。 赤潮目前未影响厦门海域 不仅仅是福建,目前,我国各海域都已进入赤潮灾害的高发期,河北、山东、江苏、浙江、广东海域均发生赤潮,给群众生产生活带来不利影响。 一般说来,赤潮是水体中某些微小的浮游植物、原生动物或细菌,在一定的环境条件下突发性地增殖和聚集,引起一定范围及一段时间内的水体变色现象。那么作为沿海城市的厦门,是不是也受到了这一波赤潮的侵袭? 昨晚,市海洋与渔业局资环处负责人洪荣标表示,依据厦门目前的监测结果,我市目前未受到赤潮的影响,厦门海域的海水质量也未发生明显变化。 事实上,今年,厦门也曾发生过一次赤潮,只不过是无毒赤潮。海洋部门介绍,4月8日,在环东海域的偏僻湾区,海洋监管部门发现浮游生物、原生动物、细菌爆发性繁殖,导致藻类高度聚集,产生海水变色。然而,此次赤潮在普通市民注意到它之前,就很快自行消失了。海洋部门说,后经过检测,他们认定其为局部的海洋生态异常现象,属于良性藻类,没有危害性。 据了解,近几年在我市,每年几乎都会发生一到两次无毒赤潮。市海洋与渔业局认为,赤潮是大海自我调节的一个手段,是一种自然现象。 厦门大部分水产品可放心买 目前,河北、山东、江苏、浙江、福建、广东等水产品主产地的部分海域发生赤潮,对我市水产品市场有何影响?据了解,海洋监测部门尚未接到厦门海域赤潮污染及影响水产品养殖的报告。 部分市民对水产品的质量安全却有这样的疑问:我市的很多活鲜都是从广西和浙江批发的,这两地爆发赤潮,食用鱼类水产品会不会有问题?市海洋与渔业局表示,5月至6月,我国几乎所有海捕区都全面进入休渔,新鲜鱼类不能捕捞,我市消费量较大的多是养殖类、冻品类,外调的也是冰鲜鱼类——冰鲜鱼多是5月以前就已经捕捞上岸并进行冰冻保鲜的,赤潮毒素不可能污染到市场上销售的冰鲜鱼类水产品,因此,冰鲜鱼类水产品可以放心购买。 而市民消费量较大的海蛏、花蛤等还能吃吗?有关专家表示,赤潮一般出现在外侧海域,赤潮毒素对生活在滩涂上的软体动物,像蛤、泥蚶、沙虫、寄居蟹等影响较小,市民可以购买经过检测的净化贝类。 市海洋与渔业局说,接下来,我市将加强对赤潮发生海域的水产品的检测,防止赤潮影响水产品养殖,确保不能食用的有毒水产品不流入厦门市场。 海水赤潮还污染了江浙等地的淡菜,引发腹泻性贝毒事件。但记者昨日走访我市市场时发现,新鲜淡菜在我市主要市场和超市内几乎都没有出售。据介绍,厦门农贸市场上出售的少量淡菜较多产自本港的同安或翔安,目前,我市并没有接到本港新鲜淡菜受赤潮污染的报告。 注意别买已死亡的鲍鱼 赤潮给多地鲍鱼养殖业带来了重大损失,其中,平潭受灾尤为严重。食品安全专家介绍,此次赤潮所产生的毒素,造成鲍鱼大量死亡,一旦人食用了这些含毒水产品,会威胁到生命安全。 记者昨日分头走访我市多家海鲜市场,并未发现出售的死亡鲍鱼。据了解,目前我市水产品市场销售的鲍鱼,八成以上是从漳州进货,而该地区当前也未遭遇赤潮。 “我们一旦发现有鲍鱼等受赤潮影响死亡的水产品,会立即上报有关部门,防止非法销售流入市场。”中埔水产批发市场的管理人员昨天介绍,近日就有40多斤死鲍鱼在检测时“落网”,全部被查扣封存后就地销毁。 不过,仅仅在平潭,截至上月底养殖鲍鱼就死亡约5500万粒,这些死鲍鱼会不会“不小心”流入厦门?海洋部门表示,如果市民在市场上一旦发现死鲍鱼,可随时拨打电话6013717向厦门市水产品批发市场管理处投诉。 |
- 2012-06-01今后三天平潭赤潮或略有减弱
- 2012-06-01龚清概看望慰问赤潮受灾养殖户 指导恢复生产
- 2012-05-30平潭积极应对部分海域赤潮灾害
- 2012-05-29我省积极应对部分海域赤潮灾害 减轻造成的损失
- 2012-05-09厦门各海域24小时监测赤潮 倒垃圾入海最高罚20万
- 2012-04-12深圳南澳海面出现较大面积赤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