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区体制"再改革"敲定方向 瞄准"小政府、大社会"
东南网-海峡导报12月31日讯 (记者 易福进 黄智敏/文 吴晓平 张向阳/图)四大篇章、10938字,字字事关特区如何再改革、再出发。 被称为特区建设30年以来涉及领域最广、政策措施最多、改革力度最大的一个综合改革方案——《厦门市综合配套改革试验总体方案》昨日由国家发改委全文发布。特区再次创新、改革的步伐渐趋清晰。 特区如何体制创新向来备受关注。这其中,厦门将推进社会领域改革先行先试、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构建“小政府、大社会、大服务”的简洁高效行政体制等改革,更是直接与市民息息相关。 为此,记者昨日通过相关专家、相关业者、相关负责人等,对《总体方案》进行深入解读,还原《总体方案》将如何引领特区在各领域突破前行。 “特区形象可望因此率先再‘蜕变’。”有关专家如此表示。
关键词:小政府 行政体制“再改革”敲定方向 厦门火炬高新区仅数十人的编制,却服务上千亿的工业产值。 这一厦门火炬人创新的“小机构大服务”、“小政府大社会”的高效服务体系,一直被外界津津乐道。 现在,不仅火炬高新区,《总体方案》明确,特区还将全面探索构建“小政府、大社会、大服务”的简洁高效行政体制,为参与国际、国内和密切两岸交流合作营造优越的政府服务环境。 这引起了有关专家的关注。 “这不仅是一个改革的目标,更可以说是特区发出行政体制改革的一次号角。”关注行政体制改革的厦门大学公共事务学院孟华副教授如此认为。在她看来,要构建“小政府、大服务”的行政体制,一是政府主动“限权”,二是给社会“扩权”。 市政协常委、民盟厦门市委副主委朱奖怀也表示,“创新厦门”的核心就在于政府行政体制的创新,“小政府、大社会、大服务”,就是要从当前的管理型政府,向服务型政府、法制型政府转变,“‘小政府’从字面理解,首先就要精简机构,这种精简必须是实质性的,不能重蹈覆辙,‘精简’之后反而多出来几个机构、多了一批人员”。 而这些,如今 《总体方案》均已有指向:厦门还将创新政府管理体制。 即精简审批事项,全面推行电子政务,加快推动行政权力全流程网上运行、审批和监察。深化事业单位改革,创新政府公共服务管理体制机制。按照公务员法的要求,创新公务员管理制度,探索分类管理改革,在规定的行政编制限额内,对专业性较强的职位和辅助性职位探索实行聘任制。 关键词:大服务 “特区特色”奖惩机制呼之欲出 《总体方案》要求,到2020年,特区形成完善的服务型行政管理体制。 这在孟华看来,就是要打造特区的“大服务”格局。这位曾到国外考察政府服务意识的学者举例,比如,在一些国家,市民在办理一项失业社保申请,在一个窗口被告知不符合条件的同时,工作人员会为他联系合适的办理窗口,“而在我们周围,一般没有后面这样的服务”。 “如何进一步主动服务、提供对等服务,就是下一步改革的重点。”在孟华看来,建立配套的“奖惩”机制,是提供“大服务”的前提。 事实上,对比其它城市政府的服务体系,厦门已走在前列,不久前的2011中国服务型政府十佳城市排行榜,厦门名列第一就是一大缩影。而《总体方案》对此再明确,将完善政府绩效评估制度,建立具有特区特色的干部考核评价机制,强化行政问责。 对此,朱奖怀认为,政府要把目前管理为主的职能,逐步转变为服务为主,从立法、行政到执法,都要树立服务的理念,同时以市场为主体,政府不再大包大揽,“在服务的同时,尽量减少一些审批事项,管制自己手中的权力”。 如何大服务,朱奖怀提出“三化”的建议:行政资源集约化、行政信息公开化、行政手段智能化,从这三个方面入手,提升行政效率,打造高效政府。 关键词:大社会 政府拟探索适当“移权” 与此同时,特区如何构建“大社会”,即给市民等“扩权”,亦备受关注。 厦门市行风评议代表、民革厦门市委宣调处处长陈维新,长期活跃在各个政府部门的行风评议活动中,对政府部门的行政效率颇有发言权。 在他看来,要实现“小政府、大社会、大服务”,最关键的一点就是,政府必须将一些公共服务项目交由健康的社会组织来承担,政府向他们购买服务,“现在的行政体制,政府管得还比较多,包揽了过多的社会事务,有时事倍功半,成本巨大”。 “在发达国家,成熟的社会组织承担了许多公共服务的职责,在国内一些城市,社会组织的作用也日渐突出。”陈维新说,厦门在社会组织的培养上就显得滞后了,厦门虽有2000多个登记在册的社会组织,但真正能充分发挥作用的很少,社会急需的公益服务类社会组织仍然匮乏。 “当社会组织可以独当一面时,政府就可以将一些服务职能下放,让社会组织挑起大梁,政府只要做好监管、当好‘裁判’就行了。”陈维新认为。 如今,上述专家可以期待的是,厦门这一领域的改革亦有明确方向。 根据《总体方案》,厦门将推进社区建设改革,构建社区公共资源共享机制和综合治理机制,鼓励和创新城乡社区自治;探索行政管理和社区自治机制有机结合的共治机制,建立和完善网格化的联动管理机制。 同时,厦门还将建立健全社区居民会议制度、协商议事制度、听证会制度和工作经费保障机制。探索社会组织孵化培育新机制,推动政府部门向社会组织转移职能,建立和完善政府向社会组织购买服务的制度安排,形成社会管理和服务合力。探索农村社区基层治理机制改革,探索农村社区事务管理与集体资产经营管理职能的分离。 热点直击 “特区热点”一一被载入《方案》 不仅明确改革思路,在市民关注的厦漳泉同城化、轨道交通、新机场建设等问题上,《总体方案》亦有明确支持的表述。 “这等于国家认可厦门当前正在推进的一系列大战略。”有关专家如此认为。 岛内外一体化与轨道交通加快 岛内外一体化中,岛内外一体化交通体系是市民关注的一大焦点。 《总体方案》明确,将加快厦门市轨道交通和进出岛新通道建设,完善连接岛内外之间的交通体系,打造市域内“半小时交通圈”。 与此同时,厦门将率先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均衡配置城乡教育、医疗卫生、文化体育等公共服务资源,实现基本养老保险、基本医疗保险、社会福利、社会救助等社会保障体系岛内外一体化。 厦门将完善城乡统一的户籍管理制度和相关配套政策,岛内外城乡统一按厦门市居民登记管理。推进流动人口服务与管理创新,建立实有人口属地化管理机制,按实有人口进行社会管理服务机构和人员配置。 厦漳泉社保将可“同城结算” 到2015年,厦漳泉大都市区同城化框架基本形成;到2020年,厦漳泉大都市区同城化全面提升。 这是《总体方案》为厦漳泉大都市区同城化确定的目标,它还明确了一系列“同城化”举措与方向。 在交通与信息通讯方面,将建立综合交通网络对接机制,推进厦漳泉大都市区城际和城市轨道交通、高速公路、国省道、机场快速通道、市政主干道的规划、建设和有机衔接。统筹规划大都市区信息基础设施,加快推进基础通信网、无线宽带网、数字电视网等基础设施的共建共享。 在社保体系上,完善各类社会保险转移接续制度,建立社会保险参保信息共享机制和同城结算机制,实现区域参保人员医疗保险费用实时结算。 税费优惠与四大保税区整合 《总体方案》不仅明确了支持厦门加快东南国际航运中心建设,还拟探索一系列税费优惠举措,如: 在统筹考虑扩大启运港退税政策试点范围的过程中,积极研究将厦门港列为启运港退税政策试点; 积极研究对注册在厦门保税港区内的仓储、物流等服务企业从事货物运输、仓储、装卸、搬运业务取得的收入,免征营业税; 对注册在厦门的保险企业为注册在厦门保税港区内的企业提供国际航运保险业务取得的收入,免征营业税等相关优惠政策。 同时,还将允许大型船舶制造企业在厦门参与组建金融租赁公司,鼓励金融租赁公司进入银行间市场拆借资金和发行债券。探索符合条件的航运企业在厦门设立专业性航运保险机构。 尤受关注的是,《总体方案》支持整合海沧保税港区、象屿保税区、象屿保税物流园区、厦门火炬(翔安)保税物流中心等海关特殊监管区域和保税监管场所,统一管理体制,统筹规划政策功能。 厦门翔安机场要加快建设 《总体方案》还明确,将加快建设厦门翔安机场,打造东南沿海重要的国际干线机场和区域性航空枢纽港。 此外,还将加快龙厦、厦深铁路及其站场枢纽建设,规划建设对台和对外区域通道,全面融入海峡西岸交通网络。规划建设厦漳泉城际轨道交通和厦门城市轨道交通,打造东南沿海铁路交通枢纽。 加快高速公路、国省道建设,按照 “零距离换乘、无缝化衔接”的要求,推进厦门全国性综合交通枢纽建设。 |
- 2011-12-31特区三十年:交流频繁见证两岸情缘
- 2011-12-29特区30年最具影响力民生品牌揭晓 厦华大金龙获殊荣
- 2011-12-28厦门市政府与六家央企签约 千亿投资为特区"献礼"
- 2011-12-28厦门市委宣传部:营造浓厚氛围 推动特区发展
- 2011-12-27特区“三十而立” 胡锦涛发贺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