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南网-海峡导报12月26日讯 (记者 吕寒伟/文 陈巧思/图)丈夫出门前,妻子会说:“路上当心点。”孩子上学前,父母期待,校车能够把他们完好送回家。
每一个厦门人,都希望小区的环境能够祥和安宁、天下无贼,希望吃进嘴里的食物、喝进去的水、吸进去的空气,没有有害物质。“平安,就是不出事。”厦门大学社会学系教授胡荣,用最简朴的话解释。
不出事,就是运用“减法”,减除、消除各种潜在的安全隐患。而要做到减法,则必须运用“加法”,甚至“乘法”,来建设一个公共安全体系。
安全压力呈“加法”
近来喜事连连的厦门,如何制造新的飞跃?
在市政协常委、民盟厦门市委副主任朱奖怀看来,在特区30周年、文明城市三连冠的高起点上,厦门想要寻求更大突破,务必夯实平安这块基石。
“平安”二字虽简单,但涵盖的范围十分广泛:治安安全、交通安全、消防安全、生产安全、食品安全、医疗安全、居住安全、自然灾害安全、旅游安全等。然而摆在厦门眼前的情况是,安全形势在不断发生着变化。
以交通为例,交通安全造成的死亡率,仍然排在公共安全的首位。随着厦门的机动车于11月底破80万辆,交通安全所面临的形势越来越严峻。
食品安全危机波及的种类越来越广。厦门属于销区,肉、禽、蛋、菜、水产品50%以上是异地产品,对源头的掌控十分薄弱;目前,消费的豆制品、熟食制品、休闲小食品超过70%是小作坊生产,食品生产经营企业小而散,监管难度大;每年有3000多万的游客和几十场大型活动。
而随着岛内外一体化建设进程加快,厦门的建成区越扩越大,平安压力呈 “加法”增长。来自安监局的数据显示,厦门的事故总量仍然偏大,“十一五”期间平均每年发生事故1803起、死亡254人、受伤1396人,相当于每天要发生5起事故、每一天半要死亡1人、每天要有4人受伤、每个季度要发生一起较大事故。
区域行业经济发展的不平衡,给安全生产带来新课题,新领域、新形式、新类型的公共安全问题不断出现,厦门大学教授胡荣举例,高科技带来便利的同时,也产生了新的安全隐患。与此同时,公众对安全的期望和需求,正日益提高。
呼唤建设公共安全体系
应对平安压力,朱奖怀认为,厦门眼下应当做的,是建设一个公共安全体系。
在今年全国 “两会”期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十二五规划”要求加强公共安全体系建设,成为风向标。规划的一大亮点,是跳出狭义的“公共安全”范围,把食品药品安全、安全生产管理、突发事件应急体系、社会治安防控体系等囊括在内。
在一些专家看来,国内公共安全事故多发的一个重要原因,是还没有形成一个统一完整的机制和体系,公共安全管理机制运转不顺畅。
“实际上,应当把可能造成人民群众生命财产损失的所有内容,都纳入公共安全的范畴。”朱奖怀表示。
然而,以目前的公共安全管理体系来看,是不同的安全类别由不同的部门分管,有分管安全生产的安监局,负责食品和药品的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抓交通、消防、治安、打击犯罪的公安部门,缺乏一个综合的、常设的、有力的协调管理机构。
一位交警认为,以屡屡肇事的土方车为例,单单只有交警在路上拦查还不够,土方车超载的出口在工地管理,而源头在于土方运输的薪酬体制和工程预算编制,如果政府部门在应对上没有形成一个体系,只能是治标不治本。
同样的情况还发生在校车上。民办学校普遍存在的校车安全问题,最终不可能是通过警方的查处而根治,而是地方政府通过财政投入,帮助民办、公办学校购置校车才能解决。
此前,厦门已开展了“平安村居”、“平安校园”、“平安交通”、“平安家庭”、“平安海域”、“平安社区”、“平安金融”、“平安行业”等创建活动,但如何把林林总总的平安都纳入一个体系,则考验政府的智慧。
危害平安须追究责任
12月20日,今年4月份在厦门连发的两起土方车事故调查结果出炉,土方车运输企业面临罚款。
在一位专家看来,安全事故往往习惯将责任归咎于某个当事人、企业,政府部门和背后的管理制度,却于此免责。
一直为外界津津乐道的是,1996年11月20日,香港嘉利大厦发生火灾,造成了41人死和80人伤的惨重后果,火灾事故调查指出,当时的公共安全体制与机制存在缺陷,从而推动了香港包括消防在内的公共安全领域的制度化建设。
而目前,政府对各个部门的安全考核,主要体现在年初的安全指标下达上,比如,今年某个领域的死亡人数不得超过多少人。但是,对于在安全方面做得好的政府部门,有直接奖励;对做得差的,并没有一系列责任追究措施。
“现在最好用的是评分机制,通过下达指标,考核基层执法是否达到要求,并形成排名榜,对排名倒数的进行处罚。”一位基层执法人员认为。
朱奖怀表示,公共安全更注重的是预防,把各种安全隐患扼杀在萌牙之中,在机制创新上,可以追加建立责任制与责任追究制,主管和分管的部门要负有责任,要受到责任追究。
他指出,现行的110机制非常有效,把各个部门纳入110体系,但是,110属于应急救援,应当结合责任追究制,同时建立奖励机制、惩处措施。
汪星(边防民警)
社区平安从基础做起
厦门边防最耀眼的一颗 “星”——汪星,他以无微不至的平安关怀,获得众多殊荣:全国人民优秀警察、特区建设青年突击手等。
在汪星看来,要做到社区平安,既要有技防,又要有人防。因为有一双勤快的脚,汪星当年在曾厝仓里社区当片区民警时,在夏季治安案件高发期,硬是把仓里社区的案件,下降了73%。
“平安社区,还要发动社会力量,比如我们发展了环岛路沿海的酒楼保安、社区的群众一起参与,形成一道有形之网。”汪星说。
李德全(市定点屠宰执法队员)
食品安全要多部门齐抓
已经连续两个月,厦门市定点屠宰执法队的李德全几乎每天都在查处私宰肉。
因为从小练武,身体强健,皮肤较黑,56岁的李德全人送外号“黑旋风”。
李德全说,送到厦门的私宰猪肉,一般来自漳州龙海,而私宰的羊肉和牛肉,一般来自泉州南安一带。他有一个平安的愿望——让每一个厦门人,不管是在城区还是在城乡结合部,不管是在岛内还是岛外,都能吃上放心肉。
但李德全知道,如果没有多部门的共同努力,查处私宰肉道路艰难。“很感谢公安、工商部门。”他说,希望这样的合作方式,能够持续。
陈清洲(交警)
交通安全需全社会关注
长相朴实的陈清洲,是交警集美大队灌口中队的中队长。虽然地处偏远地带,他却如一盏明灯,人送外号“亮灯交警”。
在3年时间里,陈清洲让国道324线辖区15公里路段全线亮起路灯,亮起10座红绿灯,建起3座人行天桥、万米隔离护栏等……所需花费的4000万元,都是他“化缘”来的。
“在交通安全里,交通基础设施的建设,至关重要。”陈清洲说,除了交警以外,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关注,需要每一个交通参与者遵纪守法,也需要地方政府加大财政投入,比如校车,急需政府主导,社会参与,方能解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