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眼镜业入厦20年 成就厦门眼镜业"霸主"地位
大手牵小手 厦门企业源于台企派生 眼镜企业在厦门向来低调。据了解,厦门眼镜协会共有会员企业153家,其中11家企业产值过亿,2010年,厦门市眼镜行业的总产值达38亿元人民币,成品出口额达3亿美元。特别在中档太阳眼镜方面,厦门在国际份额上占了九成以上,国内份额也有六成多。 这一切,都是从20年前,台商进驻厦门开始的。眼镜业,是台湾轻工产业的重要一环,在面临转型困境时,几家大企业不约而同地把工厂从台湾转移到了厦门。一开始,只有台商在做,但在发展的过程中,一些台企中的员工自立门户,将眼镜业的配套企业创办起来。渐渐地,厦门形成了眼镜生产的全产业链。 此外,由于眼镜业的传承性很高,能进入这个圈子的,基本上都要有师父领进门,所以即便是厦门本土眼镜企业,或多或少都曾和台企有渊源。其中,一部分学习制作,建立工厂;一部分投身销售,成为台湾企业在大陆市场的销售商,甚至自创品牌;还有一部分大陆企业从事设备制造、零配件供应或代工,成为台商企业的补充。 不过,虽说 “后生可畏”,但是厦门眼镜业龙头依旧是几个大型台企,特别在制造方面,80%的眼镜还是来自台企,而在品牌行销方面,台企与本地企业则是平分秋色。 关系很和谐 厦门让别的城市很羡慕 说到传承关系,厦门万成光学董事长赵牧夫就曾是台企诚益的第一任生产经理。如今,虽然自立门户了,但他和原老板、台商吴进益关系却仍十分融洽。吴进益是现任厦门眼镜协会会长,而赵牧夫则是协会的秘书长。赵牧夫告诉记者,在中国的五大眼镜生产基地里,大家最羡慕的就是厦门,“我们不但不恶性竞争,甚至还会互相介绍客户,传授管理经验,这在业界已经传为佳话。” 除了拥有完整的产业链和良好的技术,厦门在发展眼镜业方面独具优势,很多业者都认为这里有“良好的生产氛围”。彼时,来厦投资的台商,在台湾发展就已经初具规模,有自己的产品主线、行销管道,到了大陆后,大家都蓬勃发展,彼此几乎没有出现过什么恶性竞争。 即使是现在,企业多了,但在几个骨干企业的传承带动下,大家仍十分团结。赵牧夫介绍,在厦门眼镜协会里,大家经常聚在一起,谁要做什么东西,明白地讲出来,而不去恶意标价,这样才能保持良性竞争。 最近,协会里的内销企业由副会长牵头,正打算举行一个对太阳眼镜概念的宣导活动。改变大家对于“太阳眼镜是时尚用品”这个误区,引领消费者正确认识太阳眼镜的功用。 |
- 2009-12-16受益中档定位 厦门眼镜业内销激增三成
- 2011-12-22小店美瞳眼镜1公斤仅需100 专家:隐患大
- 2011-12-20马尾有人放养6米长眼镜王蛇?网友被毒蛇告示牌吓住
- 2011-12-162011年券商股指点位预测全部“跌破眼镜”
- 2011-12-13专卖店和批发城差价十倍 眼镜成非典型暴利行业
- 2011-11-30水晶光电称穿透式视频眼镜核心投影部件价格未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