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日报》:厦门经济特区 走出科学发展之路
一路先行先试,而今锐气不减。内地首个也是目前唯一的两岸区域性金融服务中心,正在如火如荼地建设,有望补齐厦门乃至全省现代服务业的短板。中心今年4月揭牌后,即抢眼海峡两岸,目前已经有20多家企业(其中台资8家)落地,在谈在办项目约200个。 得风气之先,闯出新路。然而,随着政策独家优惠变为多家普惠,“特区不特”的疑虑之声渐起。为此,厦门又擎起创新大旗,以创新驱动转型升级。 湖里是特区的发祥地,高歌猛进的同时,土地资源、环境压力与日俱增。转型升级,“腾巢换凤”,把生产基地外迁,腾出空间引进高新技术、现代服务业企业。“巢”还是那个巢,但身价倍增。联泰大厦建筑面积2.5万平方米,2005年实施改造,引入企业近20家,半数以上为物流和现代服务业企业,年税收从改造前的260多万元增加到目前的1亿元,被称为“亿元楼”。 厦门火炬高新区更是创造了高产奇迹,以全市不到1%的土地面积,创造了全市35%的工业产值。2010年,火炬高新区工业总产值达1298.51亿元,比20年前创立时增长800多倍,成为我国第一个每平方公里产值突破百亿元、福建省第一个产值过千亿元的开发区。 先行先试,创新驱动,给予特区再立潮头的强大支撑。历届省委省政府科学总结“厦门经验”,推动特区效应辐射全省更多地区,先行先试、创新驱动更是成为福建跨越发展的内在力量。 对台是福建最大的优势之一。在着力先行先试,在每年办好海峡论坛、台交会等100多项涉台大型交流活动,深化闽台经贸文化交流合作的同时,福建凝聚“台”力,台资企业已成为跨越发展的重要支撑力量,友达、冠捷、东南汽车等龙头企业引领电子信息、汽车等产业快速发展。布局全省的国家级台湾农民创业园、台商投资区、古雷台湾石化产业园区集聚了一批重大项目,成为我省新的经济增长点。近日,《平潭综合实验区总体发展规划》发布,旨在打造两岸人民共同家园的先行先试创举,又深深吸引了海峡东岸的目光…… 创新驱动升级,“福建创造”迈开大步。在转方式、调结构中,创新成为破题之要,创新要素不断集聚,创新热情不断激发。制定政策、安排资金,鼓励自主创新,突破人才瓶颈,从体制机制上保障创新要素助力经济又好又快发展。而不断拓展的开放式创新平台,广纳八方资源,“6·18”累计成功对接项目超过2万个,一大批科技创新成果在八闽大地落地生根,企业国家重点实验室实现零的突破,培育国家创新型企业7家、国家创新型试点企业17家、省级创新型企业62家,新大陆、星网锐捷、网龙、福大自动化等一大批高新技术企业先行,引领福建发展由“要素驱动”向“创新驱动”转变。 “福建制造”与“福建创造”双重优势,成为推动福建跨越发展的强劲动力。 |
- 2011-12-26三十而立·厦门经济特区建设30周年
- 2011-12-26鹭江潮涌满眼春——党和国家领导人关怀厦门经济特区
- 2011-12-21三十而立展风华——厦门经济特区建设30年成功实践
- 2011-12-16厦门经济特区建设30年:亲,我在厦门等你
- 2011-12-14厦门经济特区建设30年:不懈创新,构筑共同幸福家园
- 2011-12-06海翼:发展先进制造业 铸造厦门经济特区新辉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