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道路的创新实践
三、始终坚持对外开放,着力软硬环境建设、内外资引进、开拓国内外市场“三个相结合”,走主动参与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开放发展之路。 打破封闭、走向开放是经济特区的首要任务,利用侨资、台资是厦门特区的重大优势。厦门始终掌握对外开放的正确方向和主动权,坚持统筹内外、区域协作,积极引进国外的资金、技术、知识、先进管理经验和优秀文化,充分利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加快对外开放。厦门利用优惠政策和区位优势,积极营造良好投资环境,不断扩大对外开放,在全国率先设立外资银行,最早允许外资银行开办人民币业务,为企业提供便利条件;最早进行实施自由港某些政策的探索,率先设立台商投资区,通过设立保税区、出口加工区、区港联动区、高新技术产业区等特殊开放区域,促进形成全方位、宽领域、多层次、有重点的对外开放格局。2006年11月,厦门被世界银行评为“中国投资环境金牌城市”。坚持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产业集聚、产业配套为目标,坚持台港侨外并重,劳动、资金、技术“三个密集型”一起要,不断壮大产业发展规模,增强产业整体竞争力。坚持外引内联相结合,不断深化区域经济协作,推动厦泉漳龙城市联盟,首倡闽西南5市建立经济协作区,推动闽粤赣相邻13市建立区域经济协作区,努力发挥区域中心城市的龙头带动作用。 在对外开放中,厦门坚持以我为主,不断提高发展外向型经济水平。特区初创时期,注重发挥侨乡优势,坚持内外资一起抓,大中小项目一起上,积极引进生产型、先进型、出口创汇型企业,开创利用外资的良好局面。进入加快发展阶段后,紧紧围绕加快建设海西先进制造业基地、自主创新基地和区域性国际物流中心、金融商务中心、文化休闲旅游中心,以强化外资实际到位和引进外资龙头大项目为突破口,拓展招商领域,重视引进跨国公司和高新技术企业。加强工业集中区建设,合理进行产业布局,大力吸引外资参与国企改造,“筑巢引凤”与“腾笼引凤”相结合,加强外商投资产业引导,加强产业链招商,推进规模企业和支柱产业的形成。积极搭建对外经贸交流合作平台,全力办好“中国投资贸易洽谈会”,使之从地方性展会上升为国际性展会,从招商引资向双向投资、双向交流提升,成为厦门联结海内外市场的重要桥梁。着力完善外贸服务体系和管理体制,努力改善通关环境,实施科技兴贸和多元化战略,优化进出口商品结构,扩大具有自主知识产权、自主品牌的商品出口,鼓励进口先进技术设备和国内短缺资源,促进对外贸易的持续稳定健康发展。到2010年底,厦门口岸外贸进出口累计总额3827.9亿美元,占全省的一半以上;全市累计签批外资项目9007项,合同外资总额336.2亿美元;外资企业工业总产值占全市工业总产值的75.8%,外向型经济呈现蓬勃发展的良好势头。 |
- 2011-12-24厦门经济特区建设30周年图片展开幕 免费展出1个月
- 2011-12-24省委省政府关心支持厦门经济特区建设
- 2011-12-22厦门经济特区建设30年:文明,最美的城市风景
- 2011-12-21三十而立展风华—厦门经济特区建设30年的成功实践
- 2011-12-21厦门经济特区建设30周年 央视将连播厦门特区专题
- 2011-12-20厦门经济特区建设30年:厦门 因文化而美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