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南网首页 新闻中心 滚动网报 直通屏山 领导留言板 新闻发布会 西岸时评 东南空间 东南网事 国内 国际 娱乐 体育 视频 图片
思明区 海沧区 湖里区 集美区 同安区 翔安区
镇街视窗:
部门直通车:
鹭岛消防 妇联新闻 工会 文明湖里 文明同安 计生委 党工委 电业局 港口管理局 物价局 海事局 旅游局 教育局
企业风采:
海翼集团 夏商集团 厦门国贸 翔业集团 翔业公益
行业频道:
房产 汽车 建材 食品 保健 商会
您所在的位置: 东南网 > 厦门频道首页> 时政 > 正文

三十而立展风华—厦门经济特区建设30年的成功实践

xm.fjsen.com 2011-12-21 15:44   来源:厦门网-厦门日报    我来说两句

科学发展  跨越前行

30年来,厦门着力推动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城市综合竞争力进入全国大中城市前列。

城市综合实力显著增强,经济社会发展各项指标实现快速增长。30年来,厦门着力推动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城市综合竞争力进入全国大中城市前列。一是经济总量迅速壮大。特区建设30年间,全市生产总值、工业总产值、财政总收入年均增长率分别为17.4%、23.0%和21.5%,在全国大中城市中名列前茅。二是经济效益同步增长。2010年厦门以占全省9.6%的常住人口和1.3%的土地,创造出占全省14.0%的生产总值、25.6%的财政收入和52.4%的外贸进出口总额,全市财政总收入占地区生产总值的25.5%,分别比全国、全省平均水平高4.6和11.2个百分点。三是居民生活水平稳步提高。2010年城镇居民年人均可支配收入29253元,农民年人均纯收入10033元,30年间年均增长率分别为15.2%和13.4%。

三次产业结构持续调整优化,工业支撑作用和现代服务业带动作用日益增强。30年来,厦门不断调整优化产业结构,推动三次产业在更高层次上协调发展,三次产业比例由1981年的26.5:51.6:21.9调整为2010年的1.1∶49.7∶49.2。一是工业对经济的支撑作用稳定持续。30年间工业经济一直是特区的主导产业,2010年全市实现工业增加值比1981年增长254.71倍,对生产总值增长的贡献率达60%。二是现代服务业对经济的带动作用日渐增强。2010年全市实现服务业增加值占全市生产总值的49.2%,30年间年均增长率17.7%。航运物流、旅游会展、金融商务、软件与信息服务等产业迅速发展,厦门作为海峡西岸最具竞争力和带动力的现代服务业集聚区初步形成。三是传统农业向都市型现代农业加快转变。坚持“两头在外、中间在厦”的发展战略,农业产业化发展水平不断提升,2010年全市农业龙头企业中有5家产值超10亿元。

城市创新体系建设扎实推进,自主创新能力不断提升。30年来,厦门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积极构建区域创新体系,不断提升自主创新能力,成为国家创新型试点城市。一是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成效显著。2010年全市拥有火炬高新区“一区多园”等科技产业承载平台和约占全省一半的高新技术企业,产值约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产值的36%,成为国家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二是区域创新体系构建扎实推进。建成一批在业内影响力较大的国家级公共技术平台。三是创新创业环境不断优化。培育创新意识,加强政策扶持和宏观指导,组织实施企业管理创新示范工程,建立健全人才培养、引进、激励、服务机制,初步建成海西人才创业港。

城市综合服务功能日益完善,海峡西岸重要中心城市地位更加凸显。30年来,厦门坚持高起点规划、高质量建设、高标准管理、高效能管理,致力打造具有较强辐射带动功能的区域性重要中心城市。一是城市发展布局不断优化。岛内着力“退二进三”,岛外着力“强二进三”。二是基础设施建设总体适度超前。30年间全市累计完成基础设施投资2270.05亿元,占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的32.2%。三是城乡统筹发展水平稳步提高。建立健全以工促农、以城带乡长效机制,统筹城乡发展综合配套改革和小城镇改革发展试点有序开展,创造性地实施“金包银”工程,被誉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有益探索”。四是中心城市集聚辐射功能不断增强。厦门湾港口一体化成效显现;空港连续十多年跻身国内前五大口岸机场;开通福厦动车组,厦深、龙厦铁路建设顺利推进,初步形成东南铁路综合枢纽;全面融入海峡西岸高速公路网,进出岛已有“四桥一隧一堤”6条跨海通道,初步形成东南公路主枢纽城市;建成全国首个基于TD的3G无线城市,成为国家金卡工程试点城市、电子商务试点城市和“三网融合”试点城市,初步形成东南重要信息枢纽。

责任编辑:王坤明
相关新闻
相关评论
频道点击排行
网站点击排行
  • 三天
  • 一周
  • 一月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网站公告 |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35120170001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闽网文〔2019〕3630-21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151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
全国非法网络公关工商部门举报:010-88650507(白)010-68022771(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