厦门特区建设30周年:厦门港 一个亿吨大港的崛起
专家声音 厦门港口管理局局长蔡良涯: 打造东南国际航运中心 厦门经济特区成立以来,厦门港已经由地方小港发展成为我国沿海主要港口之一。前不久,将厦门港建设成中国东南国际航运中心被正式写入省党代会工作报告。蔡良涯说,这对厦门港的建设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十二五”期间,厦门港将逐步具备现代化的装卸储存、中转换装、运输组织、现代物流、临港产业、综合服务以及保税、加工、商贸、旅游等多种功能,并形成“环两湾辖十区”发展格局,还将继续推进基础设施建设,计划完成港口建设项目固定资产投资约135亿元,安排重点建设项目共计40个。 “集装箱吞吐量必须快速增长才能确立东南国际航运中心地位,要建设东南国际航运中心,厦门港必须通过5~10年的努力,使集装箱吞吐量在国际排名争取进入前15位,国内排名要实现‘保七争六’的目标。”蔡良涯说,力争至2015年,厦门港形成货物通过能力2亿吨、集装箱通过能力1100万标箱的建设规模;实现货物吞吐量2亿吨、集装箱吞吐量800万~1000万标箱的生产目标。 “要打造东南国际航运中心,港口服务和管理水平的提升也是至关重要,特别是现代物流讲求物流、信息流、资金流的无缝对接,厦门港今后将围绕这一趋势逐一突破并高效整合。”蔡良涯说,将继续推进港口物流信息化建设,确保港航企业之间的信息畅通;加快建设海峡航运服务中心,建立覆盖全行业、跨区域的水陆交通信息化系统。 厦门港地处对台前沿,多年来一直“先行先试”。蔡良涯表示,“十二五”期间,厦门港将持续提升“小三通”客运通道服务水平,加快五通海空联运码头增容扩建,尽快开通厦门至金门的夜航航班。厦门港还将加强和台湾港口的对接,与台中港共建台湾农副产品及高值货物的高效通道;拓展与台湾港口的航线合作,吸引国际中转货物向厦门港集聚。 数字特区 1981年,厦门港还仅是一个只有散杂货业务的小港,货物吞吐量仅187.15万吨。到2010年,厦门港完成货物吞吐量13930.52万吨,集装箱吞吐量582.43万标箱,居世界第20位。 目前,厦门港成为国家25个主要港口、沿海九大国际集装箱干线港之一和对台航运的重要口岸,是海峡西岸经济区首个亿吨大港。 厦门港与世界19个港口建立友好港口关系,全球前20名航商均在厦门港设立了分公司或代表机构,集装箱航线达188条,月航班数达992班。去年,厦门全市各类航运企业有67家,各类船舶419艘、运力149.1万载重吨、客位12678个。 对台航运和国际航运成果显著,2010年对台旅客吞吐量完成131.03万人次,其中厦金航线完成127.86万人次;对台货物吞吐量完成1164.99万吨,其中集装箱吞吐量完成33.73万标箱。 |
- 2011-12-20厦门特区30周年:一道道禁令 一步步文明
- 2011-12-17厦门特区30周年:60座桥梁搭建幸福回家路
- 2011-12-15开放,带来创新和活力——从戴尔看厦门特区的对外开放
- 2011-12-14厦门特区30周年:国企大腕 挺进全国500强
- 2011-12-14厦门特区30周年:国企大腕 挺进全国500强
- 2011-12-09厦门特区30周年:文明城市 厦门人的幸福之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