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通讯介绍厦门创新社会管理经验:民生优先 民意为重
【文明创建】 文明礼仪进基层 在城市评价的各项指标中,最让厦门市民引以为傲的是城市文明素质。 在一手抓经济发展的同时,一手着力抓精神文明建设,两个文明“都要硬”,是厦门特区的一大特色。 多年来厦门市坚持为民创建、全民创建,在创优良秩序、创优质服务、创优美环境上下工夫,努力深化群众性创建活动,形成了社区创和谐、行业树新风、村镇共推进的基层创建格局。 厦门市广泛开展文明礼仪进基层活动,倡导文明出行、文明交通、文明旅游、文明交往,组织广大志愿者上街纠正公共场所吸烟、乱扔垃圾、随地吐痰、争抢拥挤等不良行为。把和谐精神融入文明社区创建,推动活动经常化,每年举办“和谐邻里节”活动,组织“和谐邻里”歌手赛、十佳物业保安评选及各种形式多样的“和谐邻里”社区互动活动,营造邻里和睦、和谐共处的人际关系。 今年6月,厦门在全市每个社区成立志愿服务工作站,深化关爱空巢老人志愿服务活动,全市3500多名志愿者和2100多名空巢老人结对帮扶,3.2万名文明单位志愿者常年参与关爱空巢老人志愿服务活动。全市现有76支青年志愿者服务队、216家青年文明号“一对一”或“多对一”与59所农民工子女较集中学校进行结对,覆盖3.5万多名农民工子女。 生活环境优美舒心 文明温馨的城市,离不开优美舒心的自然生活环境。厦门市荣获“联合国人居奖”时,联合国人居署这样评价:“厦门市让居民在健康的环境中拥有体面的家”。 2010年,厦门全市污水收集和处理率达到90%,城市水环境功能区水质达标率100%,空气质量优良天数356天,环境空气质量年优良率分别达97.5%。 【科学决策】 第三产业摆在重要位置 厦门该引进什么样的项目?岛内还要不要搞工业?失地农民如何实现生产生活“双保障”?旅游服务投诉如何落实反馈?面对社会转型期带来的新形势、新挑战,厦门市始终坚持以民意为重,从产业布局到民生琐事,尽可能谋求施政行为与群众诉求的良性互动。 厦门素有“海上花园”之誉,优美景致和良好生态一直是厦门人引以为荣之处。厦门市委市政府根据厦门的资源禀赋,将发展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作为产业重点。“十二五”期间,厦门市提出要做强做大电子、机械、航运物流、旅游会展、金融与商务、软件与信息服务业六大支柱产业,第三产业被置于重要位置。曾经支撑厦门GDP相当比例的石化产业,不再跻身支柱产业之列。 |
- 2011-12-21厦门特区30周年:江头街道管家式服务留住企业
- 2011-12-14厦门特区30周年:国企大腕 挺进全国500强
- 2011-12-09厦门特区30周年:文明城市 厦门人的幸福之光
- 2011-12-05厦门特区30周年:国际赛事汇聚世界目光
- 2011-12-01厦门特区30周年:环东海域整治再造一个厦门岛
- 2011-11-24厦门特区30周年:厦门美不胜收的"海上桥城"
- 2011-11-20厦门特区30周年:两岸直航,让回家变得简单
- 2011-11-18厦门特区30周年:环岛路 把最美沙滩留给市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