厦门经济特区建设30年:亲,我在厦门等你
陈经超:大陆“体制内”的台湾人 陈经超是厦门大学新闻传播学院的教师,台湾台中人。台籍教师并不新鲜,但他是教育部所属高校,也是福建省事业单位录用的首批编制内的台湾教师之一。 2002年即将从台湾大学农学院毕业的陈经超,萌生了到大陆发展的念头。“这还要感谢台大非常自由的氛围,很多老师会将自己在大陆看到的情况说给学生听,并告诉我们大陆巨大的发展前景。”当时,台湾大学和北京大学同一天招考硕士,到底考哪?他还真是挣扎了一番。“我在北大校园逛了9天之后,被那里的人文气息打动了。” 开始几年,陈经超每次回台湾,亲友问得最多的就是“你为什么去大陆”,如今,亲友见到他都说“你怎么这么有远见”。 其实,陈经超在大陆的求职经历并非一帆风顺。2004年,硕士研究生毕业的他面临就业的压力。“当时,大陆没有相应的政策,台生在大陆找工作有些尴尬:不仅进事业单位和国企无门,连台企都倾向于招录本地学生。” 为了就业,他在东盛科技实习了近一年时间。2005年,又考取了北大新闻传播学院广告学专业的博士。由于此前找工作的艰辛,读博期间,他特别关注全国各地的就业信息和相关政策。这期间,陈经超注意到福建省2009年5月出台了针对取得内地全日制普通高校学历的台湾学生的就业新政策:像他这种情况的台籍毕业生,在福建可以进入事业单位、高校工作,并获得事业编制,同时享受与大陆毕业生一样的待遇。 “虽然,厦门离台湾最近,虽然已经在大陆生活了8年,但是直到厦大面试时,我才第一次踏上厦门的土地。一到,我就感受到了浓浓的乡情。街头巷尾飘来的闽南话自然不用说,厦门的海蛎煎更是再熟悉不过的小吃。” 去年博士毕业后,陈经超还收到了北京一所著名高校的邀请,但他最终选择了厦大。其中一个重要因素就是,在福建省出台的新规中,明确规定“台生在福建省内就业与内地普通高校毕业生在工资福利、社会保险、子女教育等方面享有同等待遇”。“这在大陆是首创,让我有种在‘体制内’被接纳的感觉,而这种感觉,没有真正融入这里生活的人是不会明白的。” 陈经超说,如今,他算是在厦门真正生根落户了。一度给他带来困扰的台籍身份,正在逐步变成独特资源。比如他与其他老师正在合作的一项涉及两岸的课题研究,可随时往返两地的“特权”大大方便了工作的开展。 |
- 2011-12-15厦门特区30周年:厦禾路改造 10年拆迁10万户
- 2011-12-14厦门特区30周年:国企大腕 挺进全国500强
- 2011-12-12厦门特区30周年:“漂”在厦门 就像回到家
- 2011-12-10厦门特区30周年:厦门港打造东南国际航运中心
- 2011-12-09厦门特区30周年:文明城市 厦门人的幸福之光
- 2011-12-08厦门特区30周年:从特区“升起”的省部级干部
- 2011-12-07厦门特区30周年:特区立法,法治之光照耀厦门
- 2011-12-06厦门特区30周年:保障房里的“幸福时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