厦门特区建设30年:住房30年从全国样板到国家蓝本
告别十余年辗转租房史 陈阳德、林淑美夫妇,厦门首批社会保障性住房的受益者 谈起十余年来的辗转租房史,陈阳德、林淑美老两口话语良多。 老陈的老家在马巷,而老伴的娘家在鼓浪屿,岛内并没有自己的房子。老陈一家五口人,开始租房住。刚开始租在松柏一带,租金一千多元,这对于从供销社退休后、每个月只有1700多元收入的他来说,是笔不小的负担,而老伴又没有退休收入,儿子女儿都是灵活就业,没有固定收入,一家人的生活,过得是挺难的。 小孙子出生后,房子不够住了,一家人辗转搬到了禾祥东一带,三代同堂,这一住又是好多年。 2008年,改变这个家庭生活状态的重要时刻来临了。老陈拿到了厦门首批社会保障性住房的选房号码——6681号,老两口到现在都还记忆犹新。一家子选房的那天,比春节还热闹,仔细比对后,最终选择了万景公寓4号楼36号梯位503。8月8日拿钥匙,9月2日入住。 76.52平方米,宽敞明亮,南北通透,小区太安静了,以至于老两口刚搬来时还有些不习惯。三个房间,老两口一间,儿子夫妻和孩子一间,女儿一间,虽然感觉上还是有点不够大,但全家人已经很满足了。租金也让老两口很舒心,270元,比以前的商品房租金少了1000多元。 今年,这家子的好消息又来了,老陈的女儿也排到了候选号码,可以选择下一批的小户型房源。林淑美女士说,等女儿申请到新房子搬过去住了,小孙子就有自己独立的房间,可以住得更舒心了。 现在,儿子在社区的帮助下,在莲前一带当起了协警。林淑美当起了社区的文明宣导员,每天的生活工作忙忙碌碌的,她说,这样的生活,从前还真没想到。 拥有第一套住房的幸福 王小平,计生协会副会长,思明区五老志愿者,网吧监督员,万景公寓住户 清晨6点,住万景公寓47号楼503的王小平阿姨,在自家朝南的阳台上呼吸第一口新鲜空气,开始了她的一天。 早上的时光,从晨练开始,王阿姨一般选择太极剑或者太极拳。9点一到,一天的主要工作开始了,作为社区的文明宣导员,她要和社区的伙伴们一起,在社区内外走街串巷,提醒大家注意早餐卫生,注意门前三包,注意礼貌用语。晚上,王阿姨也没闲着,社区广场舞团里,少不了她的身影。到了周末,小学教师出身的王小平,还得给社区爱心课堂的孩子们义务辅导功课。 王阿姨说,以前做梦都不敢想的两居室的房子,60.6平方米,给了她对未来生活莫大的热情和想象。 2008年7月,是王阿姨一家生活中的大事,轮选号444号的她,拿到了真正属于自己的第一套住房,两居室、南北通透,全明结构,11层多层住宅还带电梯,王阿姨说,那段日子,有时半夜醒来,摸着床单和被面,看着撒进来的月光,依然不敢相信,这是自己的住房。这三年,是她这辈子最幸福的三年。 |
- 2011-12-15厦门特区建设30年:特区30年 厦门的"飞跃之路"
- 2011-12-15厦门特区30周年:厦禾路改造 10年拆迁10万户
- 2011-12-09厦门特区30周年:文明城市 厦门人的幸福之光
- 2011-12-08厦门特区30周年:从特区“升起”的省部级干部
- 2011-12-06厦门特区30周年:保障房里的“幸福时光”
- 2011-12-05厦门特区30周年:汇聚全世界目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