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资国企改革发展30年:做强做优 培育一流企业集团
厦门国有企业改革发展与经济特区建设30周年座谈会现场。
1981-2010年全市国有企业利润占比全省情况(单位:亿元) 厦门网-厦门日报讯厦门经济特区成立30年来,作为厦门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国有企业的改革始终是特区经济体制改革的中心环节,厦门历届市委、市政府始终坚持把推动国有企业改革发展、不断壮大国有企业、发展国有经济作为工作的重中之重。三十年来,厦门国有企业在经历了艰辛努力的探索后,走出了一条具有厦门特色的改革发展之路,取得了非凡的成就,国有企业从无到有、从少到多、从小到大、从弱到强。 30年特区发展翻新篇,30年国企铸就新辉煌。 昨日上午,市国资委举行厦门国有企业改革发展与经济特区建设三十周年座谈会,共同庆祝厦门经济特区建设30周年,回顾厦门国有企业与特区三十年共成长的光辉历程,展望国有企业科学发展的灿烂明天。 30年来,厦门从昔日封闭的海防前哨变成改革开放的前沿,从昔日落后的海防小城建设成为繁荣发达、文明和谐的现代化中心城市。厦门国有企业改革作为特区经济体制改革的中心环节,深刻地影响并推动了许多重要领域的变革,同时也书写了自身改革发展的精彩篇章,以令人瞩目的成就在中国国企改革发展史上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国务院国资委研究中心党委书记、主任李保民,常务副市长丁国炎,市政协副主席江曙霞,省国资委常务副主任林宝金,市国资委主任林杰等出席座谈会,座谈会由市国资委副主任唐金炼主持。国企老领导、老职工、现任领导以及经济学专家等先后发言。共100多人参加了座谈会。 四个阶段 市国资委主任林杰在座谈会上回顾总结了30年来厦门国资国企伴随厦门经济特区建设的发展历程。他说,30年来,厦门国企改革发展所走过的历程,概括起来看,大体经历了四个阶段。 第一阶段:改革起步及扩大经营自主权阶段(特区成立至1992年),这一阶段主要理顺政府与企业的分配关系和划分管理权限,先后进行了扩权让利、推行经济责任制、利改税等多方面的改革; 第二阶段:启动国企改革和实施现代企业制度阶段(1993年到2000年),在这一时期,厦门市委、市政府采取“四位一体、整体联动、重点突破、全面推进”的工作方针,把转机建制工作与加强国有资产管理、政府机构改革、产业结构调整相结合; 第三阶段:全面推进国有企业深化改革和加速发展阶段(2000年到2005年),国有企业产权主体多元化改革全面推进,国有企业经营机制实现较大转变,健全完善新型社会保障体系,妥善分流安置了下岗职工; 第四阶段:成立市国资委,理顺国有资产监管体系,深化国企改革重组,促进企业跨越式发展阶段(2006年至今)。市国资委成立五年多以来,全市国资国企干部职工牢牢把握职责定位,依法履行出资人职责,以改革创新精神,做了大量开创性工作,有力地促进了国有企业的改革发展。 五年变化 国资委成立以来的5年,是我市国有企业改革力度大、发展速度快、竞争实力强、经济效益好、职工受益多、社会贡献大的5年。 林杰介绍说,“这5年多来,我市国有资产的资源配置能力明显提高,布局结构不断优化,国有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明显增强,管理水平显著提高,队伍素质明显提升,适应市场经济要求的管理体制和经营机制进一步完善,经济效益和整体实力大幅提升,资产总额、营业收入、上交税金和税后净利润等主要经营指标实现了五年翻一番”。市属企业在履行经济责任的同时,积极承担政治责任和社会责任,在大事、要事、难事面前发挥了带头作用、主力军作用和骨干作用,展现了新时期国有企业的风采。 最近五年来,国有经济调整取得新发展。在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我市国有企业实施了新一轮的重组整合。通过整合,形成市直管国有企业13家以及委托市主管部门管理和由开发区管委会管理的国有企业10家,国有企业的监管体制得到理顺。 最近五年来,国有资产监管呈现新局面。市国资委成立五年多来,为我市国有企业改革发展奠定了坚实的体制和机制支撑。 最近五年来,国有企业改革取得新成果。共有80多家国有企业完成改制,共分流安置职工近8000人。按照“突出主业,合并同类资产”的原则,各集团企业加快业务重组,优化资源配置。同时,通过实施关闭、出让、破产等多种方式加大劣势企业退出力度。 最近五年来,国企服务社会发展做出新贡献,积极承担厦门市委、市政府交办的包括“三桥一隧”、新站片区和社会保障性住房在内的重点公共基础设施和民生保障工程建设项目100多个;积极参加灾区捐助援建,累计捐款达到1.21亿元,按时保质保量完成援建灾区援建项目60多个;积极纳税解决就业,截止2010年我市国有企业就职员工人数达到11.6万人,实际上交税收90亿元,占我市税收比重1/5,为解决就业、促进发展、维稳和谐作出了较大的贡献。 三点启示 林杰表示,总结过去,有三点重要启示:一是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国有企业是完全可以搞好的;二是深化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的重大决策是完全正确的;三是加强党的领导是推进国有企业改革发展的根本保证。 此外,还有四条基本经验:解放思想是推动国有企业不断改革发展的一大法宝;开放搞活是推动国有企业不断改革发展的生机活力;学习创新是推动国有企业不断改革发展的源泉动力;科学发展是推动国有企业不断改革发展的根本要求。 【人物声音】 国务院国资委研究中心党委书记、主任李保民: 国企要在强和优上下功夫
十二五,央企一个核心目标是:做强做优、世界一流,有几个要素:要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具有世界知名品牌,具有较强国际竞争力,要成为大公司、大企业集团。 当前国企的定位,分为两类,一是公益性,二是竞争性。 从地方国资国企发展来看,水、电、气、路等这些公益领域要做以外,还要做特色经济,就是说其他地方也可能有,但是体现了厦门的特区特色,我们在有进有退的过程中,要有社会的历史观。从大的方面讲,竞争性领域原则性退出,这个退不是全面退出,而是在资本市场上通过股权多元化、或整体上市等途径退出,这对国资监管和国企带来新的挑战。 未来发展之路,国企要在强和优上下功夫,要注重软实力。企业的管理、诚信管理这些一定要重视,如果我们的商标、品牌拿不出去,我们的软实力拿不出去,是站不住脚的。美国的通用集团,长期排世界500强之首,轰然倒下,这有非常多的原因,一个重要原因是缺少企业文化、缺少软实力。国有企业有人才优势、政策优势、技术优势,要考虑如何提升软实力。 概括来说,未来,体制、股权多元化、软实力、核心竞争力、法人治理结构的形成、团队精神还有企业管理等,这都是国企要重视的地方。 省国资委常务副主任林宝金: 国企发挥了骨干作用 回顾30年特区发展,我有几个感受:1.特区优势为国企改革提供了动力,国企为特区发展发挥了骨干作用;2.厦门市国企发展改革成绩显著,在全省经济带动作用明显,到2010年底,厦门国企资产总额在全省比重超过三分之一,营业收入、利润总额均占全省比重一半,国企净资产收益率达到了8.97,超出了全国地方监管企业平均水平的3个百分点。3.厦门国企发展质量不断优化,与其他单列市相比,保持着较高的水平。2010年,福建省国企进入全国500强有8家,厦门就占了4家,还有8家进入中国服务业500强,1家企业进入中国制造业500强。 当前,全省正积级贯彻落实省第九次党代会精神,国资系统要坚定信心、坚定不移推动又好又快发展,一要积极构建国资监管大格局,进一步深化国企改革,明确主业定位,着眼长远发展;二、希望各级党委政府,及有关部门和社会各界继续关心支持国企的改革发展,共同为国企做大做强提供优质的服务和条件;三、国有企业要积极融入地方经济建设,实现国资国企与非公经济的比翼齐飞,为海西建设、福建建设做出更大的发展。 市国资委主任林杰: 力争2015年经济总量翻番 回首过去,我们满怀感慨、由衷自豪;展望未来,我们牢记使命、充满信心。 “十二五”时期是我市国有经济发展大有可为的战略机遇期,我们研究并提出新一轮的国资国企改革发展目标、思路和措施: 经济总量翻番。到2015年,力争全市国有企业实现资产总额、归属母公司的所有者权益、营业收入、利润总额、上交税金等指标总量,比2010年翻一番; 布局结构优化。工业结构继续优化,新兴产业发展取得突破,服务业的规模和效益逐年有所提高,资产证券化率达到40%,国有资产布局和结构明显优化。 企业实力增强。打造产业结构合理、企业管理规范、善于自主创新、盈利能力强劲、具有国际视野和一定国际竞争力的国内一流企业。培养主业突出、营业收入超千亿的强势企业2家、超五百亿的优势企业2家、超百亿的骨干企业7家。进入中国企业综合和制造业500强的企业10家。 核心目标是“做强做优做大国有企业,打造中国一流企业集团”。围绕新一轮的国资国企改革发展目标,我们将着力实施“大产业布局、大集团整合、大融入发展、大平台建设、大国资联动”五大主要改革措施,有效采取“重自主创新、重交流合作、重资源盘活、重服务扶持”四大配套措施,努力促进国有企业做强做优做大,打造一批中国一流企业集团。 厦门厦工机械股份有限公司原董事长熊光敏: 边抓生产边抓改造 我是厦工发展的参与者、见证者。厦工是1951年建厂,刚刚举行了60华诞庆典。60年前,厦门员工只有26人、1.8万元的资产,1964年,厦工开发出中国第一台轮式装载机,这也是厦工一大光荣。 厦工的前30年发展非常艰苦,我来厦工时,一栋两层楼的教室,就是厦工的办公室,要上洗手间得跑步去车间。后30年,厦工在改革开放路线的指引下,伴随着特区建设的发展,厦工得到飞跃的发展。厦工发挥自己的优势,边抓生产边抓改造,形成了厦工的发展模式,产品从单一化发展到八个系列,产值从几个亿发展到100亿以上,并形成了厦门工程机械制造的产业群。看到厦工的发展,作为厦工的老职工,我非常高兴。 厦门港务控股集团海天集装箱有限公司抢修班退休职工周梁成: 有了好政策才有厦门港的繁荣 座谈会上,曾经奋斗在特区国有企业战线上的周梁成,同与会代表分享了他三十年来作为一名港务人所体会到的改革开放成果。他说,从上世纪80年代初到和平码头时那几台简陋的起重机、1993年建立海天码头时资金紧张的困窘,到如今源源不断地引进新设备、新技术和新的设备管理理念,一件件往事历历在目。 他说:“看到邮轮码头工地上,勤劳富有智慧的特区人正建设着全国最大的现代化邮轮码头,这就是特区30年辉煌成就发展的缩影。正是因为有了中央建设特区的好政策,有了特区建设、以港立市的好机遇,有了特区港口发展的大舞台,有了国有企业科学发展的大方向,厦门港才有如此剧变,才收获了特区与港口繁荣的累累硕果。” 厦门建发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王宪榕: 在改革中生存与发展 1981年来到厦门工作的王宪榕可谓见证了特区建设30年的全景,她最初的工作单位是厦门外贸轻工公司,三年后进入建发集团。王宪榕说:“如今三十年过后,建发集团已经发展成为厦门国有企业的典范之一,而我曾经工作的外贸轻工却早已消亡不见,这让我们深思。的确,国有企业改革并非一帆风顺,而是困难重重,在改革中生存与发展才能取得今天的辉煌。” 据王宪榕介绍,30年来建发集团的发展也并非一帆风顺,也曾经历过艰难乃至致命的冲击,如今取得可喜的成果建发从未忘记过感恩。近十年来,建发投资几十个亿支持市里重点项目建设,投资3000余万赞助厦门马拉松比赛,拿出3000多万建立建发房产助学基金……这些都是建发作为一个国有企业,在做大做强成为中国优秀企业过程当中不忘承担的社会责任。 厦门象屿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党委书记王龙雏: 企业发展要有好的环境 “在服务业和对外开放的过程中,能够有一个好的开放环境和好的市场环境,必将更加有利于企业的发展。”16年前,曾在福建省政府特区办公室工作过的王龙雏曾一直在思索这个问题。改革开放30年,王龙雏找到了答案,正是当年厦门高举改革大旗,先行先试、善破善立的发展思路,带领厦门企业走在了改革创新的最前端。 王龙雏介绍,16年来,象屿集团的产业经营主要沿着两条主线进行深耕与拓展,形成了具有显著差异化的产业布局。一是做大做强主业,不断提升供应链业务的核心竞争力。二是在经济特区的发展中勇担责任,并在区域平台开发中聚合资源形成能力。 厦门大学经济学院原院长张馨: 国企是改革的基础 社会的细胞就是企业,国有企业是改革的基础,国企的活力、动力、压力、走向,不仅是国企问题,还是整个改革问题。 过去,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变,大家认为国有企业在市场经济当中生存不下去,然而,从上世纪90年代后期一直到现在,国企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不仅活下来,而且活得更好,这是非常大的成就。此外,我们摸索出一套有自己特点的国企管理体制,这在原来是没有的。 |
- 2008-11-29国资委监事会工作研讨会在厦门召开
- 2011-12-13市国资委举行厦门国企改革发展与特区建设30周年座谈会
- 2011-12-14厦门特区30周年:国企大腕 挺进全国500强
- 2011-10-31厦四大型国企季报报喜 象屿股份前九月收入同比增三成
- 2011-10-21厦门十大国企"换帅"近半 多个重要"空缺"待调整
- 2011-09-25从国企改革看创新体制机制 厦国有资产5年增两倍
- 2011-08-04带薪年假差别悬殊 国企外企轻松休假私企没个准数
- 2011-07-22闽最大钢材物流中心9·8开业 昨迎来首家国企入驻
- 2011-10-06厦加快国企改革重组 两国企将转让股权底价均过亿
- 2011-10-16前3个季度厦门20家国企赚近48亿 同比增长3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