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南网首页 新闻中心 滚动网报 直通屏山 领导留言板 新闻发布会 西岸时评 东南空间 东南网事 国内 国际 娱乐 体育 视频 图片
思明区 海沧区 湖里区 集美区 同安区 翔安区
镇街视窗:
部门直通车:
鹭岛消防 妇联新闻 工会 文明湖里 文明同安 计生委 党工委 电业局 港口管理局 物价局 海事局 旅游局 教育局
企业风采:
海翼集团 夏商集团 厦门国贸 翔业集团 翔业公益
行业频道:
房产 汽车 建材 食品 保健 商会
您所在的位置: 东南网 > 厦门频道首页> 时政 > 正文

国资国企改革发展30年:做强做优 培育一流企业集团

xm.fjsen.com 2011-12-13 08:44  陈立新 来源:厦门日报    我来说两句

四个阶段

市国资委主任林杰在座谈会上回顾总结了30年来厦门国资国企伴随厦门经济特区建设的发展历程。他说,30年来,厦门国企改革发展所走过的历程,概括起来看,大体经历了四个阶段。

第一阶段:改革起步及扩大经营自主权阶段(特区成立至1992年),这一阶段主要理顺政府与企业的分配关系和划分管理权限,先后进行了扩权让利、推行经济责任制、利改税等多方面的改革;

第二阶段:启动国企改革和实施现代企业制度阶段(1993年到2000年),在这一时期,厦门市委、市政府采取“四位一体、整体联动、重点突破、全面推进”的工作方针,把转机建制工作与加强国有资产管理、政府机构改革、产业结构调整相结合;

第三阶段:全面推进国有企业深化改革和加速发展阶段(2000年到2005年),国有企业产权主体多元化改革全面推进,国有企业经营机制实现较大转变,健全完善新型社会保障体系,妥善分流安置了下岗职工;

第四阶段:成立市国资委,理顺国有资产监管体系,深化国企改革重组,促进企业跨越式发展阶段(2006年至今)。市国资委成立五年多以来,全市国资国企干部职工牢牢把握职责定位,依法履行出资人职责,以改革创新精神,做了大量开创性工作,有力地促进了国有企业的改革发展。

五年变化

国资委成立以来的5年,是我市国有企业改革力度大、发展速度快、竞争实力强、经济效益好、职工受益多、社会贡献大的5年。

林杰介绍说,“这5年多来,我市国有资产的资源配置能力明显提高,布局结构不断优化,国有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明显增强,管理水平显著提高,队伍素质明显提升,适应市场经济要求的管理体制和经营机制进一步完善,经济效益和整体实力大幅提升,资产总额、营业收入、上交税金和税后净利润等主要经营指标实现了五年翻一番”。市属企业在履行经济责任的同时,积极承担政治责任和社会责任,在大事、要事、难事面前发挥了带头作用、主力军作用和骨干作用,展现了新时期国有企业的风采。

最近五年来,国有经济调整取得新发展。在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我市国有企业实施了新一轮的重组整合。通过整合,形成市直管国有企业13家以及委托市主管部门管理和由开发区管委会管理的国有企业10家,国有企业的监管体制得到理顺。

最近五年来,国有资产监管呈现新局面。市国资委成立五年多来,为我市国有企业改革发展奠定了坚实的体制和机制支撑。

最近五年来,国有企业改革取得新成果。共有80多家国有企业完成改制,共分流安置职工近8000人。按照“突出主业,合并同类资产”的原则,各集团企业加快业务重组,优化资源配置。同时,通过实施关闭、出让、破产等多种方式加大劣势企业退出力度。

最近五年来,国企服务社会发展做出新贡献,积极承担厦门市委、市政府交办的包括“三桥一隧”、新站片区和社会保障性住房在内的重点公共基础设施和民生保障工程建设项目100多个;积极参加灾区捐助援建,累计捐款达到1.21亿元,按时保质保量完成援建灾区援建项目60多个;积极纳税解决就业,截止2010年我市国有企业就职员工人数达到11.6万人,实际上交税收90亿元,占我市税收比重1/5,为解决就业、促进发展、维稳和谐作出了较大的贡献。

三点启示

林杰表示,总结过去,有三点重要启示:一是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国有企业是完全可以搞好的;二是深化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的重大决策是完全正确的;三是加强党的领导是推进国有企业改革发展的根本保证。

此外,还有四条基本经验:解放思想是推动国有企业不断改革发展的一大法宝;开放搞活是推动国有企业不断改革发展的生机活力;学习创新是推动国有企业不断改革发展的源泉动力;科学发展是推动国有企业不断改革发展的根本要求。

责任编辑:王坤明
相关新闻
相关评论
频道点击排行
网站点击排行
  • 三天
  • 一周
  • 一月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网站公告 |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35120170001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闽网文〔2019〕3630-21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