厦门经济特区建设30年:开放是特区发展活力之源
水陆空织就“黄金通道” 30年来,厦门市积极发展水陆空立体交通网络,织就了一条对外开放的“黄金通道”,成为中国境外资本的重要聚集地、对外贸易的重要口岸和对外开放的重要窗口。 以港立市的厦门,海港、空港是其融入经济全球化的切入点。 特区建立之初,厦门港的生产和建设发展缓慢。30年来,厦门港的航线不断扩大,客货运量大幅度增长。2010年,厦门港实现全港货物吞吐量1.39亿吨,世界排名第19,国内排名第7。厦门港的发展极大地带动了当地及周边地区物流业的发展,如今,厦门市建成了“东渡—象屿航空港物流园区、海沧物流园区、杏林物流园区、刘五店物流园区”多种功能类型的物流园区。从2010年9月起,漳州市所有港区并入厦门港,全面整合后的厦门港将打造国际航运枢纽港。 因厦门特区创立应运而生的厦门机场,成为助力厦门特区腾飞的一双坚强翅膀。30年前,厦门人在坑坑洼洼的菜地上,用21个月修建了一座国际机场。从此,一条条黄金航线将厦门经济特区连通到四面八方,与世界的距离一步步拉近。就在今年10月,厦门再次耗资10亿元为机场候机楼扩容一倍。建成后的新机场可满足空中客车A380波音747等大型飞机起降要求。 在海港、空港欣欣向荣的同时,厦门的陆地交通也迅速发展。 通过高集海堤、厦门大桥和海沧大桥等与全省公路联网,厦门形成以福厦、厦漳主干道为骨干的运输网。 特区成立30年来,尤其是近年来,铁路更是见证了特区的繁荣与兴旺。厦门的铁路运输以鹰厦铁路为干线,2010年4月26日,福厦高速铁路开通。将现有的外福铁路、鹰厦铁路、漳泉肖铁路、温福铁路,在建的厦深高铁、向莆铁路连接起来,从而形成了省内环状、出省放射状的合理路网布局,使厦门由昔日的末梢“盲肠尾”铁路的终点一跃变成枢纽。 随着“三纵六横九环”海峡铁路网蓝图的一步步绘就,厦门将成为铁道部规划的全国十大区域客运中心之一和18个铁路集装箱中心站之一,高速铁路在海峡西岸乃至海峡两岸经济发展中将扮演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
- 2011-12-12厦门特区30周年:“漂”在厦门 就像回到家
- 2011-12-10厦门特区30周年:厦门港打造东南国际航运中心
- 2011-12-09厦门特区30周年:文明城市 厦门人的幸福之光
- 2011-12-08厦门特区30周年:从特区“升起”的省部级干部
- 2011-12-07厦门特区30周年:特区立法,法治之光照耀厦门
- 2011-12-06厦门特区30周年:保障房里的“幸福时光”
- 2011-12-05厦门特区30周年:国际赛事汇聚世界目光
- 2011-12-02厦门特区30周年:筼筜湖 臭水坑变身城市客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