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南网首页 新闻中心 滚动网报 直通屏山 领导留言板 新闻发布会 西岸时评 东南空间 东南网事 国内 国际 娱乐 体育 视频 图片
思明区 海沧区 湖里区 集美区 同安区 翔安区
镇街视窗:
部门直通车:
鹭岛消防 妇联新闻 工会 文明湖里 文明同安 计生委 党工委 电业局 港口管理局 物价局 海事局 旅游局 教育局
企业风采:
海翼集团 夏商集团 厦门国贸 翔业集团 翔业公益
行业频道:
房产 汽车 建材 食品 保健 商会
您所在的位置: 东南网 > 厦门频道首页> 时政 > 正文

厦门特区30年 民营经济创造全市一半就业机会

xm.fjsen.com 2011-12-08 08:12   来源:厦门网-厦门日报    我来说两句

厦门网-厦门日报讯厦门特区发展30年来,作为主体的外向型经济,一向是外界注目的焦点,广受赞誉与热捧。殊不知,这里的民营经济,经过30年的风雨洗礼,也经历了从一张白纸到彩图的历史蜕变。

在波澜壮阔的经济特区发展征途中,厦门民营企业家以最为深刻的生命体验和澎湃的全情投入,铸就了独具特色的民营经济,为改革发展的壮丽史诗谱写了一曲华美的乐章,成为全市经济增长的重要助推力量,是地方税收的主要来源,是促进城乡居民就业的主要途径。

文/记者 刘艳 通讯员 陈芸满

2011年举办的服务博览会管理咨询高峰论坛。

  民营经济已成我市经济发展引擎

  ——访市民营办主任、市经发局局长陈津

  【人物专访】

陈津。(梁伟 摄)

30年播种,30年耕耘,30年成长。

我市民营经济从小到大、由弱变强,不断发展壮大,如今,民营经济的快速发展,已成为推动全市经济发展的强力引擎之一,市民营办主任、市经发局局长陈津接受本报记者专访时说:“厦门民营经济是伴随特区经济发展逐步壮大的”。

【发展】

  历经四个关键发展期,民营经济进入开拓创新期

银祥“肉食品安全生产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

记者:厦门获准设立经济特区之初,民营经济基本还是一张白纸。现在,逐渐崛起的厦门民营经济令人刮目相看。在您看来,厦门民营经济经历了怎样的发展历程?

陈津:应该说,伴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和发展环境的不断完善,厦门民营经济经历了四个关键发展时期:萌芽起步阶段(1978-1988年)、快速发展阶段(1989—1996年)、逐步转型阶段(1997-2000年)和创新开拓阶段(2001年至今)。

1、改革开放前,我国是公有制经济的一统天下,民营经济几乎没什么发展。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国家明确鼓励个私经济发展,我市民营经济开始萌芽。1988年,国务院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私营企业暂行条例》,同年4月,厦门市首家私营企业获得注册登记。

2、20世纪90年代是我市经济增长最快的时期,我市民营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茁壮成长,进入了一个黄金发展阶段。1996年末,全市私营企业户数为4594户,注册资金35.47亿元,总产值20.87亿元,营业收入总额为57.49亿元。

3、1997年开始,厦门民营企业逐步转型。1997年8月,市委、市政府在对厦门民营经济首次全面调查的基础上,联合下发了《厦门市鼓励民营企业发展的若干暂行规定》,在新形势推动下,我市民营经济发展迎来新的春天,企业逐渐具备一定的规模和实力,开始朝着规范化方向发展。

4、进入21世纪,民营企业加快了经营模式的转变,全面进入了制度创新、管理创新、技术创新和提升竞争力的新时期。2003年,我市出台《关于大力促进民营经济发展的意见》,进一步拓展了民营经济发展的市场空间和环境条件,民营经济进入开拓创新时期,总量、品质和活跃度不断提高。

  成就

已成为支撑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

2011年中小企业服务博览会开幕式现场。

记者:30年的发展,我市的民营经济取得了怎样的成就?

陈津:我市设立经济特区之初,民营经济基本还是一张白纸,自然谈不上大发展和对厦门经济发展的大贡献。统计数据显示,起步之初,我市民营经济发展较为缓慢,1981年,全市个私经济工业产值20万元,仅占全市工业产值的0.02%;个私商业零售额210万元,占限额以上贸易业零售额的比重仅为0.67%;城镇个体从业人员仅有2340人,占全市从业人员的0.48%。

当前,我市进入新一轮跨越式发展阶段,我市民营经济发展已由早期分散粗放型经营逐步走向规模化、集约式发展,民营经济规模实力不断增强,对全市经济发展的贡献越来越大,这一方面得益于中国非公经济发展宏观政策面的改善,同时更得益于厦门特区经济快速发展为其开辟了广阔的发展空间。到2010年,全市民营经济增加值总量541.52亿元,对全市GDP增长的贡献率为27.5%;私营企业数量已经超过7.35万户,占全市实有企业总数的84%,成为我市最大的企业群体;创造了全市的近一半就业机会,2010年全市个体工商户、私营企业从业人员达135.74万人;民营经济在自身获得蓬勃发展的同时,也提供了大量的税收收入,2010年全市私营企业上缴的税收39.74亿元,成为我市财政收入的重要来源。

【特征】

  厦门民营经济发展具有七大特征

记者:在您看来,我市民营经济有什么特征?

陈津:我市的民营经济的活跃度不及泉州、温州,但有自己的特色,呈现出七大特征:

首先,从产业发展特点来看,三产比重大,二产后劲强。长期以来,我市民企第三产业的户数一直保持在70%以上,其中商贸业又占最大比重,一直保持40%左右;

第二,从组织形式来看,内部治理趋于优化,发展迈向规模化、集约化。经过多年的探索与发展,已具备一定规模和档次的民营企业逐渐摒弃家族式管理体制,建立起规范合理的现代企业制度,一些新开业的民营企业则从创建之初就直接引入现代企业制度;

第三,从城乡分布来看,农村孵育产业龙头,城区催生总部经济。内地和周边许多大型民营企业纷纷将厦门作为理想的战略发展要地,陆续将总部及企业核心部分迁入厦门;

第四,显著的外向型经济特征。借助特区政策和港口环境便利,厦门市外贸对民营放开一直走在全国前面,很早放开企业进出口经营权,近年来,民营企业更是借助自身机制灵活、开拓市场能力强的优势,在我市外贸进出口总额的比重呈现逐年上升趋势,并一直是拉动我市外贸出口增长的强劲生力军;

第五,从经营模式来看,走科技创新与品牌发展之路,随着综合实力的增强,众多厦门民营企业选择了“科技兴企”之路,逐渐成为推动我市科技进步的重要生力军,品牌意识在一批成长起来、步入规模经营的民企中已逐渐根深蒂固。

第六,从区域发展特点来看,民企走出厦门进军全国,大力拓展国内市场。

第七,从发展取向来看,专业化与多元化并举。厦门民营经济投资领域涉及农林牧渔、制造、建筑、金融、交通运输、社会服务等行业,并逐渐扩大到电子、机械、化工、计算机、医疗器械、环保、生物工程、能源、自动化控制等高科技行业。

【挑战】

  民营企业发展机遇和挑战并存

东林电子的生产线。(梁伟 摄)

记者:当前,民营企业发展面临怎样的挑战和机遇?

陈津:挑战方面:从国际上看,汇率和国际大宗商品价格的波动,这将对民营企业特别是出口型民营企业的生产经营带来较大困难;从国内看,当前原材料价格持续上涨,输入型通胀压力显现,使企业生产经营成本增加;劳动用工存在结构性矛盾,部分企业急需的人才匮乏,使企业用工难度增大;融资难题仍未得到有效解决等。

民营企业发展也面临机遇,当前,民营企业进入了转型、转轨、提升、飞跃的重要阶段,正处在“破茧化蝶”的关键时期,孕育着企业制度、产业发展、经营模式和增长方式等方面的重大变革。2010年《国务院关于鼓励和引导民间投资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新36条”)出台,这是民营经济实现跨越发展,提高整体实力的又一次新的发展机遇。当前,我市正在全力推进岛内外一体化,提升岛内,将大力发展金融、会展会议、商贸、旅游等现代服务业;拓展岛外,五年内将基本建成岛外71平方公里新城核心区,形成岛内外一体化的城市新格局和产业新布局;加快制定新的扶持政策,鼓励民营资本进入民生社会事业和基础设施等领域,这些都为民营经济的发展提供了难得发展机遇。

【提升】

  民营经济要跨越式发展

记者:民营企业发展得更快更好,要在哪些方面提升?

陈津:我市民营经济虽取得长足进展,但在企业成长过程中也存在一些急需解决的问题,民营经济要跨越式发展,需要转型升级,在以下几个方面下工夫:

1、外部环境亟待完善。尽管与改革开放前相比,民营经济发展的政策环境已大为改观,对民营经济还有一些政策措施给予鼓励和扶持,但现实生活中,仍然存在着市场主体身份、地位不同而受到不同对待的事例。

2、产业集聚度不够,结构性矛盾突出。不少民营企业仍然从事附加值低、专业化、协作化水平不高的行业,企业发展能力不强。在金融危机中,一些在产业结构没有形成适合自身盈利和发展模式的民营企业受到很大冲击,企业产业结构、产品结构矛盾表现尤为突出。

3、科技投入不足,人才缺乏问题凸显。尽管民营企业家早就意识到,产品的竞争归根到底是生产效率、科技水平的竞争,但苦于资金、人才及技术方面的限制,企业的科技投入仍显不足,对人才的吸引力还有待增强。

4、融资难题依然突出。在融资方面,由于民营企业自身实力不强,信用相对不高,银行往往把有限的贷款资源向优质的客户和重点项目倾斜,导致民营中小企业资金筹措难度大。

5、企业制度急需健全和完善。我市现有的中小民营企业,除少数上规模的企业已按现代企业制度实行科学管理外,大多数仍以独资或合伙形式存在,实行家庭式的管理,在经营决策上易造成决策专断、随意性、急功近利、缺少长远规划等弊端,企业难以持久、稳定,做大做强。

  国务院参事

周日来厦讲课

地点:国际会展中心4楼国际会议厅报名:可登录厦门中小在线(www.xmsme.gov.cn)报名参加

应厦门市中小企业服务中心邀请,国务院参事陈全生将于12月11日来厦讲课,讲课主题为当前宏观经济热点与产业发展趋势、商机分析。

今年是十二五开局之年,中央也出台了一系列新的政策;同时国内外经济形势也发生了深刻变化。为帮助企业了解当前相关经济政策和宏观经济形势,在宏观经济形势下抓住新的商机,市中小企业服务中心特别邀请有关专家来厦为中小企业讲解当前经济热点。据了解,陈全生曾任国务院研究室工交贸易研究司司长,曾经就职于11个国家部委、担任国有企业老总,2008年3月起被聘为国务院参事。陈全生先生在国家经贸部门工作多年,长期从事经济分析、政策研究工作,起草了国务院《关于鼓励支持和引导个体私营等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若干意见》(简称“非公36条”),任起草小组组长。还参加过国有中小企业改革及医改等政策研讨及制定。

即日起,企业决策层可登录厦门中小在线(www.xmsme.gov.cn)报名参加,会议将于12月11日上午在国际会展中心4楼国际会议厅举行。本次培训对学员免费,由省专项资金扶持。

  我市大力推进

民营经济发展

目前,我市的民营经济工作机制和服务机制可以用“四层工作机构、五项服务体系”来概括。

四层工作机构中,第一层市民营经济工作领导小组是领导和决策层;第二层市民营办、市中小企业管理办公室是领导小组各成员单位、各部门开展民营经济工作、中小企业工作的牵头协调机构;第三层市中小企业服务中心是延伸政府服务、联络整合各类服务机构和服务资源共同为企业服务的综合机构;第四层是联系民营企业的各类商会、协会,比如,中小企业协会、创业者协会就分别是政府联系中小型企业、微小型企业的桥梁和纽带。

五项服务体系,是以市中小企业服务中心为综合服务龙头,通过服务联盟、政府购买服务、公共平台延伸服务等工作方式和工作策略整合起来的信息交流服务体系、融资服务体系、企业管理提升服务体系、创新服务体系、产业安全与发展服务体系,这五项体系和服务共同构成目前厦门对民营企业、中小企业的社会化服务体系的基本框架。

具体工作举措包括:(一)确立领导体制和各界人士的广泛参与机制。市委市政府于2003年7月成立由市长任组长、市级四套班子领导分任副组长的厦门市民营经济工作领导小组,作为统一领导民营经济工作、宏观调控和全力促进民营经济发展的决策机构,各区、各市直有关部门都作为领导小组的成员单位参与领导小组的工作;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即市民营办;明确市经济发展局作为全市民营经济工作的牵头协调单位,市经济发展局内设的中小企业管理办公室承担市民营办的日常工作。同时,通过人大、政协的渠道,鼓励和引导各界人士关注和参与中小企业和民营经济发展工作。在确立市委、市政府对民营经济工作领导的同时,各界人士的积极参与,有力地促进中小企业和民营经济工作的开展。

(二)构筑切合中小企业和民营经济发展要求的政策体系。随着我市中小企业和民营经济发展工作的不断深入开展,为有效提高政策的可操作性,结合帮助中小企业、民营企业应对金融危机的客观实际需要等情况,先后出台了《厦门市中小企业发展专项资金管理暂行办法》、《关于进一步扩大内需促进经济持续较快发展的实施意见》、《厦门市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支持中小企业融资的实施意见》、《厦门市人民政府关于扶持中小企业经营发展的实施意见》、《关于扶持我市服务业又好又快发展若干实施意见》、《关于促进房地产市场持续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关于加大外贸出口扶持的若干意见》、《关于减轻企业负担支持企业发展的若干意见》、《关于第二批减免涉企收费项目的意见》、《关于大力促进民营经济发展的意见》等一系列扶持企业发展措施,进一步完善了我市中小企业、民营经济发展政策体系。

(三)建立日趋完善的社会化服务体系。在市委、市政府的指导下,为加快推进我市发展中小企业、民营经济发展工作,2003年底我市成立了厦门市中小企业服务中心,并将主要任务界定为“为中小企业提供融资、信息、培训、市场开拓、技术创新、信用评价、政务代理和维权等服务”、“联系、引导各类社会中介机构为中小企业提供服务”和“组织各类社会中介机构间的交流与协作,指导和促进其开展业务活动”。同时,各区及五大工业集中区也逐步成立了相应的中小企业服务机构,经过近8年的不断探索与实践,充分发挥市中小企业服务中心和各区中小企业服务机构的示范作用,有效引导、整合各类专业化的社会服务资源为中小企业提供全方位服务,基本形成了以厦门市中小企业服务中心为龙头单位,各区、工业园区服务机构为延伸,各类社会化服务机构广泛参与的中小企业服务带动体系。

责任编辑:王坤明
相关新闻
相关评论
频道点击排行
网站点击排行
  • 三天
  • 一周
  • 一月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网站公告 |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35120170001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闽网文〔2019〕3630-21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