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年,电力为厦门特区跨越式发展注入强劲活力
30年来,厦门电网规模的几何级扩张,为厦门经济特区跨越式发展注入了强劲活力。 12月5日傍晚,国家电网厦门电业局智能电网办公室。 一群“好事”的热血青年正在对一项智能电网试点项目的建设方案进行激烈讨论。随着国家电网公司一系列智能电网项目在厦门的实施,五年后,厦门岛内用户供电可靠性水平将达到国际一流,有望超过目前的巴黎和台北。 时间回到30年前,在那个连家家亮灯都困难的年代,有谁会想到在厦门经济特区30岁生日时,充足、可靠、智能的电力,让我们的城市变得如此惬意。 30年,电力改变了这座城市。 很难想像没电的日子 快60岁的仲先生是土生土长的老厦门人了,说起上世纪80年代初的用电,还真让人一下子仿佛进入了那个年代。 仲先生说,那时候,普通老百姓家中最多就一盏15瓦的电灯,灯光是昏暗昏暗的,但这一点点光明也不是时常能享受得到的,一到用电高峰期就经常出现停电的现象。那时一些富有的家庭里有的装一两盏日光灯,日光灯发出的那种光芒,真是让人羡慕啊。那时每家都装个电表是很难的事,通常是几家合起来用一个三五安的电表,那时家庭用电量不大,合着用也足够了。 特区建设开始后,百姓生活质量提高了不少。仲先生说,到上世纪80年代中期,收音机、黑白电视机在普通家庭中常能见到,日光灯也普及了,但是使用这些小家电时还常常感到电力不足。比如在晚上七八点的用电高峰期,想打开日光灯可不是件容易的事,因为没有足够的电力,日光灯的启辉器是开不了的。 居民用电难,企业也如此。张银源曾经是厦华电子综合部的一名负责人,他回忆起了一件有意思的事情。1984年初,他们在南华路租了一个临时的办公室,因为厦华的生意合作伙伴中不少是香港、台湾地区的商人,这些台商、港商有吹空调的习惯,他们就想要在办公室装上几台空调,但为了保障空调用电,费了不少的劲。因为当时电网供电能力太低,高功率空调一开,周围整个片区的居民用电就受影响,为此,厦华的老板还亲自去申请专门的变压器呢。 1984年,厦华搬进了湖里工业区,成为了湖里的第一批企业。当时正是电力基础设施大建设时期,加上又是架空线路供电,所以停电是常有的事。“每到停电时,我们就提心吊胆,因为一断电主板被烧坏了,一损失就是上万元,为此我们每天都得把电盯得紧紧的,那可是关乎企业生产的大事情啊!” 没有电就办不好经济特区 历史,记载下了建设者真实的蹒跚的脚步,也同样记录下翻天覆地的巨变。 特区建设开始后,尽管厦门是福建电力重点保障区域,然而,福建的电力先天不足,“水大火小”,每年枯水期,电力供应不足就像一道无形的绳索羁绊着厦门前进的步伐。有时用电高峰期要拉下十多条馈线,部分工厂只能“停二开五”。不要说发展,就是当时拥有的经济总量,捉襟见肘的电力也难以支撑。因此,厦门经济特区初期的项目引进,加了个“用电用水少”的特别条款。 上世纪八十年代初,当时的国务院副总理万里来厦门视察,他留下了一句话:“要办好电,没有电就办不好经济特区。” 从此,厦门人牢牢记住了这句话。 1984年,厦门第一座也是闽南第一座220千伏枢纽变电站——李林变电站投入使用,厦门电网升压到220千伏运行,厦门的供电水平得到明显提高。次年,为了解决特区的备用和应急电源,厦门建设了燃气发电厂,安装了3台各2.5万千瓦的机组。 1989年6月,厦门第一条220千伏的李林变电站至半兰山电站陆、海电缆工程投入运行,其中海底电缆部分是当时国内第一条电压等级最高、长度最长的海底电缆。 1999年3月,厦门第一座500千伏变电站建成投产,使厦门电网最高电压等级从220千伏跃升至500千伏,电网结构、供电能力、供电可靠性都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 此外,随着永昌柴油机发电厂、嵩屿电厂的建成以及一座座变电站的建成投用,到上世纪末,厦门基本解决了用电难的问题,全年电力敞开供应,供大于需。 2010年,随着国家电网公司首批配电自动化试点工程落户厦门,厦门市率先开启了建设智能电网的大幕,厦门电网从此走上了智能电网的探索实践之路。 而岛内外一体化发展战略的提出,更为厦门电网规模的急剧扩张插上了翅膀。2011年,厦门电网建设投资12亿元,一批超前规划、超前建设的重大电力项目,及时为提升岛内、拓展岛外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 30年电网规模扩张74倍 激荡的岁月,辉煌的巨变。在享用充足电力的惬意中,人们感受到一种难以置信的变化和速度。 30年间,厦门全社会用电量增加67倍,年均增速保持在两位数。1981年全市用电量仅2.521亿千瓦时,还不到现在厦门一家大型企业的用电量;2010年用电量为150.59亿千瓦时,今年预计将达到169亿千瓦时。 30年间,厦门电网建设改造投入100多亿元,厦门电网规模扩张74倍,岛内10千伏供电线路缆化率达到91.9%,城市综合电压合格率达99.991%,城网供电可靠率达99.975%,各项指标稳居全省第一和全国前茅。 30年间,厦门电网从“看不见”到不仅“看得见”而且“摸得着”,成为全国各城市学习的样板。现在岛内150座一级、重要开闭所的“三遥”(遥测、遥信、遥控)覆盖率100%、2152座配电站房自动化覆盖率100%、架空线路自动化覆盖率100%。岛内有503条10千伏供电线路装上设备故障定位终端,故障查找时间从原来的大约2个小时下降到10分钟左右。今天的厦门,一个以500千伏电网为主干、220千伏为环网、110千伏为辐射型网络的坚强电网初步形成。 站在厦门经济特区30周年的重要历史节点,广大厦门电业职工显得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自信。放眼未来,厦门“十二五”电网建设规划投资78.6亿元,将构建以500千伏电网为电源支撑、各级电网协调发展,具有自动化、互动化和信息化特征的坚强智能电网,将建成投产110千伏及以上变电容量833万千伏安、输电线路597公里,比2010年分别增长70%和46%。到2015年,厦门电网将基本建成坚强智能电网。 文/记者 刘艳 通讯员 徐福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