厦门特区30周年:保障房里的“幸福时光”
东南网-海峡导报12月6日讯(导报记者 鲍娜/文 张向阳/图)对很多在其他城市生活的中低收入家庭来说,高房价已成为他们的不可承受之重。但是,厦门建立的社会保障性住房体系,则让众多中低收入家庭实现了安居乐业的梦想,拥有了属于自己小家庭的“幸福时光”。 导演张艺谋的首部贺岁作品《幸福时光》中,赵本山饰演一名退休工人,面对生活中的种种困境,他依然信心十足,努力追求幸福。而在厦门的保障房小区里,许多市民也在追求着属于自己的幸福。
安居乐业 “居者有其屋”提升幸福感 “幸福是人的物质和精神需求得到满足后产生的客观和主观结合的感受。不同阶段、不同群体,对幸福的感受可能不一样。比如,年轻人得到真挚的爱情会感觉幸福;有的市民需要一套住房,一旦实现了,幸福感就提升了。”这是不久前,省委常委、厦门市委书记于伟国在一场关于“幸福厦门”的电视对话访问中,讲过的一段话。 安居才能乐业,住房需求不解决,一些市民的幸福感也会大打折扣。高房价下,对于中低收入住房困难家庭来说,要想通过自己的努力解决住房问题是难以实现的。 在这样的背景下,解决中低收入家庭的住房困难问题,成为厦门市委、市政府迫切需要解决的重要问题。2005年11月,厦门确立了构建社会保障性住房体系的目标,争取让各阶层人群实现 “居者有其屋”。 自建立经济特区以来,厦门城市建设、城市环境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经过全市人民的共同努力,获得了全国环保模范城市、全国优秀旅游城市、联合国人居奖、首批全国文明城市等一系列闪光的荣誉,优美的城市环境引得众多外地人来厦安家置业,这也使得厦门房价一路飙高,让众多低收入家庭望房兴叹。
厦门蓝本 建立多层次住房保障供应体系 自2005年11月厦门开展社会保障性住房工作以来,经过六年多的建设、发展,厦门市已在全国率先实现了覆盖全体市民、分层次保障的住房保障体系。这种多层次的保障供应体系,还被一些中央媒体解读为“住房保障的厦门蓝本”,全国各地业内官员蜂拥至厦门参观学习。回望六年前,厦门开展这项工作之初,也是“摸着石头过河”。 当时,厦门市政府、保障住房办的相关人员,曾经分三批奔赴香港,学习、借鉴香港的公屋、居屋管理经验,又结合厦门实际,制定了具有厦门特色的社会保障性住房政策。一是面向覆盖面40%以下的低收入住房困难群体,提供社会保障性租赁房(廉租住房)和经济适用房;二是面向覆盖面40%以上的非低收入无住房家庭,提供保障性商品房。 截至今年7月底,厦门市保障性安居工程在建项目44个,建设住宅41021套,占年度4万套建设任务的102%,超额完成年度计划。在保障房的受理申请方面,截至今年6月底,全市共受理保障性住房申请31724户,其中低收入家庭申请26816户(其中保障性租赁房22860户,经济适用房3956户),全市已选房入住1.1万多户。 未来趋势 来厦务工人员也将住进保障房 在社会保障性住房建设方面,厦门市坚持好地点、好配套、好质量,努力让受保障人群住得下、住得好、住得舒心。市保障住房办副主任王朝晖介绍,厦门保障房建设已经完成 “三个基本实现”,这在全国的保障房建设中也是走在前列的。 厦门的保障房建设和管理体系基本建立,目前已经配套完成了30多个管理规范文件,立法的完善性处于全国前列;其次,厦门保障房的建设和规划基本满足了住房困难家庭的住房需求,实现“以需定建”;第三,厦门制定了严格的从准入到退出的保障房申请、管理和监管机制,五审两公示,杜绝骗租骗购。 在解决厦门本市居民住房保障的基础上,厦门市有关部门还在积极调研,争取让符合一定条件的来厦务工人员和新就业职工,住进政府的保障房。据了解,在今年4万多套的保障房中,近一半都是公租房,很大一部分是为来厦务工人员准备的,那些在厦工作多年、对厦门社会经济发展建设有过突出贡献的外来务工人员,有望成为首批住户。 亲历者 保障房滨水小区首批住户 陈子国:住进保障房圆了住房梦 60多岁的陈子国站在自家阳台上向外望去,就能看到风景优美的园博苑,与他所住的保障性住房小区——— 集美滨水小区仅一水之隔,他和几个老邻居都当那是小区的“后花园”,每天早、晚散步必要经过溜一圈。这样惬意、舒适的晚年生活,让劳碌了半辈子的老陈感觉很满足。 老陈是地道的厦门人,20岁时上山下乡去了永定,后来被上调到沙县,当了20多年的小学教师。人老思乡,2009年老陈退休,又回到了厦门,住房问题被摆在眼前,每平方米1万多元的房价,以他这个小学教师的收入,根本无力承受。 后来,他听人说可以申请保障房,而且岛内户口申请岛外保障房,入住时间更快,就从外地匆匆赶回厦门递交了申请。2010年2月,他被通知选房,同年4月就搬进了新家,位于集美滨水小区9楼的一套1房1厅,“这边清静,人年纪大了,住这儿挺好!”在岛外住了1年多,老陈感觉很适应。 小区外有便利店,不远处也有学校,居民基本生活需求这里都能保障。不过,小区里一些上了年纪的老人家,还希望政府能多做一些配套项目,在小区里规划一个老年活动中心,再投放些运动健身器材,增设一些休闲座椅什么的,方便邻居互相交流、增进邻里感情。 |
- 2011-12-05厦门特区30周年:国际赛事汇聚世界目光
- 2011-12-05厦门特区30周年:汇聚全世界目光
- 2011-12-05探寻特区科学发展的精神底蕴 创新厦门为同城化做表率
- 2011-12-03深圳特区报:中国男排队小伙输球长志气
- 2011-12-03厦门特区30年:厦门公交和时间赛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