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南网首页 新闻中心 滚动网报 直通屏山 领导留言板 新闻发布会 西岸时评 东南空间 东南网事 国内 国际 娱乐 体育 视频 图片
思明区 海沧区 湖里区 集美区 同安区 翔安区
镇街视窗:
部门直通车:
鹭岛消防 妇联新闻 工会 文明湖里 文明同安 计生委 党工委 电业局 港口管理局 物价局 海事局 旅游局 教育局
企业风采:
海翼集团 夏商集团 厦门国贸 翔业集团 翔业公益
行业频道:
房产 汽车 建材 食品 保健 商会
您所在的位置: 东南网 > 厦门频道首页> 社会 > 正文

外国语学校在集美新城办分校 优质教育资源向岛外倾斜

xm.fjsen.com 2011-12-05 08:57   来源:厦门日报    我来说两句

建成后的效果图

正在建设的西亭十年制学校

厦门网-厦门日报讯 集美区教育资源“高位嫁接”又将迎来一个大项目——昨日,记者从集美区获悉,位于集美新城核心区内、目前正在建设的西亭十年制学校,建成后由厦门外国语学校“接管”,成为厦门外国语学校集美分校。集美区表示,此次“高位嫁接”,不仅是岛内外优质教育资源的一次有效融合,也是集美新城按“四高”标准建设的重要之举和生动体现。

【项目简介】

根据厦门市教育局、集美区政府联合出具的建校方案,集美新城核心区的原西亭十年制学校用地作为厦门外国语学校集美分校的选址用地。该项目总用地面积达5.67万平方米,总建筑面积约4.9万平方米。

据介绍,厦门外国语学校集美分校将设有小学部、中学部和国际教育交流中心,班生规模为60个班,其中小学36个班,初中18个班,另外国际交流中心将设6个班,作为出国预备、国外学生来华学习、汉语国际推广、国外毕业生实习基地。学校将按照一级达标校要求进行建设,以“现代化、国际化、多元化”作为未来的发展定位。

本组文/本报记者 应洁 通讯员 刘德英

本组图/通讯员 林志杰

优质教育资源 为新城聚拢人气打基础

在我市岛内外一体化进程中,集美新城的建设得到市委、高政府的高度重视,为了能够尽快使新城初具规模,集聚人气,体现出新城品位,市委、市政府明确提出要把优质教育资源向岛外倾斜,同时积极鼓励集美区进一步探索教育资源高位嫁接的新模式。

为了响应市委市政府岛内外一体化,特别是民生工程中的教育、卫生等资源的一体化,集美区委区政府经过酝酿和磋商,一边筑良巢,按“四高”标准建设好新城,一边引良凤,为集美新城寻找优质资源作为配套。

在市教育局、集美新城开发建设指挥部的牵线搭桥下,厦门外国语学校多次来到集美新城实地考察,并确立合作意向。集美区政府相关负责人表示,厦门外国语学校入主新城核心区,将有利于提升集美新城的总体教育水平。

集美作为我市重要的高校聚集地和文教区,引进优质教育资源,也被看作是集美新城吸引人气、承接岛内分流人口的关键之举。新学校一旦落成,将让辖区百姓在家门口就可直接享受到优质教育资源,不仅让本地农民子女受惠,也提升了新城的“人居吸引力”,为新城集聚人气创造了良好的基础条件。

“复制” 本部办学方式 将成集美基础教育新标杆

在集美区教育局局长黄卫灵眼里,厦门外国语学校集美分校的建设,很可能将成为集美基础教育的“新标杆”。他介绍,在过去几年里,灌口中学、灌口小学、厦门十中、乐安中学、集美职业技术学校、杏南中学、后溪中学等先后与厦门一中、厦门实验小学、华侨大学、集美大学、厦门理工等优质校进行合作办学,让各“区属校”的办学质量、教育水平有了显著提升。

此次厦门外国语学校集美分校的办学模式,其“高位嫁接”的方式跟以往有所不同:它并不由外国语学校和区属校合作办学或“共管”,而是采取外国语学校直接负责的方式,甚至可以说,其办学的方式和理念就是外国语学校的“直接复制”。“这是集美区基础教育领域‘高位嫁接’办学模式上的一种创新。”黄卫灵说,

今后集美区这种“不为所有,只为所用”的学校还会出现,无论对区级教育管理部门还是集美百姓来说,这样的方式都很受欢迎。事实上,近年来,集美区不断加大在教育方面的财政投入。据统计,自2006年至今,集美区总计共投入近28亿元进行教育资源的优化配置,辖内的基础教育、教学质量、素质教育都有明显提升。在刚刚结束的“两项督导”检查中,集美区再次以全省最高分的优异成绩通过“对县督导”复查。这些都体现了集美区大力发展教育、努力向岛内“靠拢”所做的努力。

“但是,我们目前确实面临师资力量欠缺、办学理念和学校管理有待提升的现状,实际上这些也是岛外各区教育快速推进中普遍存在的发展瓶颈。”黄卫灵说,目前集美区教育正处于由“硬件提升”向“软件提升”的转型阶段,他认为,厦门外国语学校集美分校落户后,将发挥带动作用,缩小岛外与岛内学校师资技能、敬业精神等方面的差距。

责任编辑:黄丽红
相关新闻
相关评论
频道点击排行
网站点击排行
  • 三天
  • 一周
  • 一月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网站公告 |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35120170001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闽网文〔2019〕3630-21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